而且这些老陕兵对于赵荣贵这样昔日同僚的套路已经非常熟悉,因此才有赵荣贵先是围困保宁,继而相持不下,最终兵败失机,就是因为老陕兵越来越多,得以与赵荣贵相持不下,失了先手战机,又没得根据地养兵恢复,最后再加上吴三桂的旧关宁军和京师八旗,胜利天平就彻底倒向清方。
了解一些敌将的来路细节、个人喜好、用兵特长、性格缺点等等的,为的就是知己知彼。兵都是原来明朝官军那些兵,将可不同,兵熊一个将熊一窝一点不假。
只有知己知彼,再战时才能用将布兵胸有成竹。
问毕了关心的细节,南离又把文书录下的口供看一遍,才又问起别的。
“保宁城防如何?”
“保宁城地势险要,三面环山,一面依水,有石城刘璋筑、土城张飞修之说,”
“那么李国英对于川北局面有什么打算?”
“这个……小人曾向李抚军面请过,李抚军意图保有保宁,时以招降纳叛为主,待大兵进驻有顷,便可相机南下进取。”
南离对于李国英很感兴趣,为什么呢,不只是因为李国英是当面敌手,而是南离发现一个问题——李国英、孟乔芳都是原明的武将出身,只是孟乔芳算是早降的旧人,李国英是弘光年跟着左梦庚降清的。
尤其孟乔芳,在昔日崇祯初年不过文臣眼中一名武夫,崇祯三年降清立即得到重用,入关即成封疆大吏。
由潼绵攻防的俘虏口供,南离发现了这个问题:
清廷任用许多武人出任在明朝本为文官出任的官职,在巩固统治、剿灭抗清力量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其用人上的不拘一格值得效仿。
这是清与明的最大不同:选将用能、开疆拓土毫无文武之别,尽管有辽东旧人与新降绿旗的暗里分别,但主要还是得看能力,不像南明到了如今的残山剩水,还在搞文武任职泾渭分明,督抚之衔不用武将那一套,因为文臣们依旧还想奉行以文制武的祖宗之法,搞得督抚、镇臣之间还要内斗。
这一回的审讯直花了近两个时辰,审毕了令人将其带下去,好生看管,不可难为,不过叮嘱韩羽时,平日话少的韩羽却有疑问了。
“镇帅,这个家伙将来放不放?”
这个问题赵荣贵也在疑惑,因为征战多年的他更不认同南离的俘虏政策,不过这回南离被韩羽问起只轻蔑地笑了笑,在回答韩羽的同时也在解了赵荣贵的疑惑。
“放?呵呵,底层官兵可以审查后就放掉,这家伙可不行,这家伙是个善于镇压有手段的祸害。但要说杀了吧,虽合于吾等建军宗旨,却又不合当下局面,也脏了手。”
“若我说也是的,佐领、千总往上本都不该放的嗦。”韩羽理解南离对于普通兵丁的策略,也理解了官兵的差别,但是一直对释放中级官佐这个事不太认同。
“有道理,那就先押着吧,对了,韩羽,你派去看押的人要好生交代一番,这样……”南离通过几次释放俘虏官兵的后续情形,多少也总结出经验了,确实不能完全照搬过去的观念。
“标下懂得咯!”
下面连续两章讲的都是这一年里南明各处抗清战场的时局,主要是分析历史局势做为背景板,还有一些作者个人的看法和见解,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没兴趣的和完全熟悉这段历史的都可以略过,不必订阅。
喜欢西明离火()西明离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