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磨掉这些层层的漆黑外壳,才能看到一缕光明从生活里面绽放出来。
把重的磨透了,变轻了,就是在用自己的生活写诗。
王家卫一直在试图在阐明这样的一个道理:生活除了可以用来过之外,还可以用它来写诗。
他不仅是这么想的,也这样去实践了。
被生活淹没的人,便只能举着头挨着,生存狂一样,竭尽全力,也只能把鼻孔露出水面,大口大口的贪婪的呼吸着,生怕下一浪打下来,就没过了头顶。
而用生活写诗的人,他们的心,则淹没了生活。
生活在他们的手里,变成了他们投射自己一块透明幕布,要映出来他们爱过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
生活就像一个剧场,大家都是里面的演员。
每个人都会登台,戏份也会交织在一起,这就是相遇。
路和路相交,心和心想通。
人们踩着路,走向彼此的心。
在那里住下来,住的久了,就是知己,住的短了,就是过客。
住过一个心,又住过其他的很多心,心里有过一个人,又接着住进来了新的人,来来去去的人又都走了,心里变的空荡荡的。
这一刻,就会变成一个归人。
归向哪里去呢,归到那些自己住过的心,归到那些自己心里住过的人。
从未住过任何一颗心,心里也从未留宿过任何一个人。
只住过输赢和角斗,那就马三之心。
这样的心,其实也无法居住,因为它漆黑,冰凉,残酷。
归人之心,便是诗情之所起。
写不出李商隐的诗句,也并非就不是诗人。
世界上,有无数的诗人,他们意起即焚。
不留字句,不留痕迹。
他们活着,他们爱着,他们不发表情欲,因为他们没有惆怅可以供人欣赏。
把生活磨透的人,都不会惆怅。
王家卫评价过自己的电影:“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我心里有过你。”那条内容是这么写的,当时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这个镜头,也是我最喜欢的。
所以就发了出来。
王家卫,在华语影坛,是比较独特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