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人不在核心利益集团之内,甚至是被压迫者,他们很灵活,可能反对第一种人,也可能因第一种人的示好而迅速转向,成为他们最有行动力的伙伴,或者说,打手;
第三种人没有那么受制于利,至少利益不是他们做出决定的主因。在一个公正的系统里,第三种人本该最多,而眼下的大庆朝堂显然不是,这仅有的一小部分,是戴珺想要争取的。而前面两种,他要逼着他们清楚地表态。
“叶大人,您曾司掌刑名,认为我的证据足够么?”
“张大人,您也同意叶大人方才的说法么?”
……
锐利,攻击性,这样的词在他身上展露得让人猝不及防。
他没有听谢长忠的话就此打住,反而看起来没打算放过任何一个在场之人。
谢长忠对这出闹剧的忍耐到了尽头,他握在刀柄的手收紧,而在他开言之前,完全沉下脸的王孚却一抬手,制止了他的发言。
戴珺在逼人站队,很巧,他也想知道。
这已不仅是他们对顾家的公道怎么看,还关乎更多。
朝臣们对此一点准备也没有,宣王掌政期间花样百出,谁不以为这是顺理成章的交接?他们根本没想过今日会接连看到几出大戏。
这一刻才明白,作为能站在金殿之上的官,没有含糊其辞的余地。
结果也不那么令人意外,证据确凿又如何?好像王家做的只是一件不小心撞到了人的小事,有人旗帜鲜明地为其辩护,有人以劝和委婉地维护。
能站在戴家身后的并不多。
谢长忠终于一拍板:“好了——闹够了吧。戴珺,你向来识大体,眼下要紧的是处理好大行皇帝的身后事,让新君即位。本将军再问一句,诸位都没异议了吧?”
“慢着,异议?下官这里有。”
此人正是先前被翻案的郭大人的门生:“诏书里说‘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可下官看来,宣王殿下并不打算继承大行皇帝的遗志。从前判好的案都能轻飘飘说翻就翻,如此朝令夕改,令人不安。”
“谁问你这个了?”谢长忠的耐心至此彻底耗尽,言辞也讲究不起来。若由着此人点燃被翻案的怨气,这话说起来还能有结束么?
他的手按在刀柄上,以不容置喙的口吻,重重地说:“诸位定要在此时拿些鸡毛蒜皮的事一件件分辨么?宣王人品贵重,堪当大任,被钦点掌政在前,有诏书在后。谢某效忠先帝多年,深受君恩,今日便是豁出一条命去,也要让先帝的遗愿达成。国不可一日无君,大事面前,各位那点为自己谋一亩三分地的小心思也先收一收罢。”
他下巴高抬,神情冷肃带着杀意,作为殿上唯一带刀之人,他传达的不是“有没有异议”,是“谁还敢有异议”。
在能见血的刀面前,关于血统的争议仿佛没有发生过。
“是么?”一个声音突兀地从外面传来,“谢将军,那你肯为你拱卫的新君付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