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顾衍誉在,父子二人的相处都不像从前那般总透着公事公办的意味,公子叫老爷吃饭的语气都柔和许多,跟哄老小孩儿似的。
阳朔罕见这么一幕,因为她的到来,府上悄然发生着变化,好像大家都更有人味,更开心了。
戴文嵩喊着“知道了”,说修完这一页就出来,于是两个年轻人有些好笑地对视一眼,在他书房外等。
戴珺道:“我对文澜殿的印象只有多年前那场焚毁一切的大火,还有屡屡被禁的那一出《文澜烬》,这些书怎么会在你手里?”
顾衍誉也没瞒着,与他说了这些书的来历。
吴三思当年被贬去修书,机缘巧合在大火之前偷出不少珍贵古籍,可惜没带走。直到秦绝提醒,顾衍誉才明白过来,在顾家书房里落灰的破烂如此有价值。
她把其中跟医道有关的部分给了杜衡,杜大夫拿到后如获至宝,说起当年求学时的艰辛,不知世上早有人把这些精妙知识整理成册,但这样的东西竟然只是被束之高阁,还险些真的葬身火海,怎能不叫人叹息?
顾衍誉就有想法找人把它们重新修订整理好再刊印。
不过这些古本有很多缺字,或者破损导致的无法辨认,还有些干脆散架了。
原想送去长治给吴三思,考虑到路上颠簸,怕有些破烂书会碎成渣,且吴三思另有要务,未必顾得上。
她猛然发现戴文嵩是现成的最好的求助对象。即便是最讨厌戴文嵩的人,也无法否认大学士的学问渊博,见多识广。
“老师曾说这些都是经世致用之书,先前我看的那一本讲种植,里面有提到洪灾之后如何抢救作物,使农民免于颗粒无收。还记得去年商阳就是遭了洪灾,什么都没有抢救回来。若能早些发现和教会农民这些知识,也许情况会好一点。”
戴珺若有所思:“这些书卷,成书也都有年头。那时就有人总结在册的东西,没能用来造福于民,反而被丢弃在皇家藏书阁中多年,看来眼下没有比成书年代更向前一步。”
顾衍誉想了想:“如今的朝臣大多为世家之后,不重实务,把这些门道看作是奇技淫巧,久而久之,这些学问就没落了。有条件读书识字的人一股脑儿都去学世家重视的诗文了。”
“不重实务未必是真,或许只是不愿流向民间。”两个年轻人正说着,戴文嵩从书房里走了出来,他说,“王家自己几乎垄断了河道治理的所有学问,眼下还出了一个精于机拓的天才,这些事是不是奇技淫巧,他们比谁都清楚。文澜殿中所藏之书,当时并非孤本,只做收录之用,这些知识也曾被天下人共享,后来却逐渐被贵族所垄断,只靠血缘和姻亲关系传递。平头百姓缺的,何止是一口饭呢,是所有能出头的路,上头都有人加上盖子了。”
……
“是这样没错。垄断得悄无声息,等反应过来再想去打破,却要付出很大代价。就好比王家这个特许经营权停止私下转卖,本是好意,到了下面的地方,却出了不少问题。”
时间已过了一天,此处是聚贤阁的雅间。
在戴珺对面说话的男人,一看就很喜庆,一看就很有钱。
他比戴珺年纪大了不少,两人却以兄弟相称。
他就是传说中的神秘富商,沈万千。
“河道上这些事,本来也不是谁来都会做的。王家吃了亏,有意拿百姓泄愤,份内的活也不好好干,导致地方的百姓怨声载道。更有说法,说原本人家管得好好的,不过是陵阳的神仙打架,殃及了地方百姓。”沈万千说起来直摇头,手上动作倒是不懒,把两人的茶都给斟好了。
戴珺轻轻点头对他示意,手提起一杯:“阵痛难免,长期来看是不得不做的事。若再放手过个二三十年,河道俨然要独立于庆国之外,全由一家一姓统治,懂得治理和经营的也只在这一家,那就是真‘龙王’了。”
“玉珩你说到这个,我跑了不少地方。王家放手以后,有些地方官不是不想干,是不会干。年俸就那么点,你指望每个小地方当官的都聪明又能干也不大可能。”
“我明白,当初在舒台认识了一批有经验的河工,也买通了几个给王家做事的。由他们口述,让画匠把常见的问题和解决之法记下来,画出来,集成册子。还要麻烦沈兄让人带去,我自会联系各地能识文断字的先生和学子,由他们学会再传授给百姓。”
“你我之间谈何麻烦,还是你做事周全。不过这事眼下只怕不好明目张胆去做吧?”
“嗯。淮山和长治,可以从这两个地方先开始。他们的手一时伸不到那么长。”戴珺想起什么似的,“我夫人手里有一些文澜殿的旧藏,俱是讲实务的书,待修订结束,也要借沈兄手里的书商传扬开去。我们也想这样的东西天下人都能共享,而不是垄断在哪几家手中。”
沈万千原本是听正事的态度,那张喜气洋洋的脸上神情都严肃,但他说完这么一句,他却有一种感觉,这整句话的另一个重点在于“我夫人”和“我们”。
他在戴珺少时就认识了他,可以说是相当了解眼前这位,所以能察觉在说完那三个字和那两个字之后,戴珺微妙地爽了一下。
沈万千瞬间就绷不住乐了。
“瞧我,本是为了给你送新婚贺礼而来,却先说上这些事了。”
他说完,见戴珺露出一个矜持的笑。
沈万千将他上下打量一番:“你甚少穿这样的颜色,青棕交叠,如春山盛景,倒是很雅,弟妹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