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是不是郭盛太抠门了,其实不然。要分什么事,比如说买书,他就非常舍得。在他所处的那个世界,印刷业还不是很发达,更没有什么互联网、电子书,书籍传播的也很慢。但他是个爱读书的人,但凡有什么书,他没有读过,都要想方设法买来,认真地研读。每年花在这个上面的银子,不知道有多少。当然,他也不是什么书都买,比如话本呀、淫词滥调之类的,即使是白给,他也不会看一眼。方正嘛!所有方正的人,都是理想主义者,为了追逐梦想,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他们的理想是美好的,但并不一定适应复杂的社会,所以,在别人眼里看来,他们就是古板,说好听一点,就是方正。这郭盛不仅喜欢读书,更加崇拜有学问的人。尽管自己在学问上没有什么建树,但他爱与那些有学问的人畅谈,又十分尊重他们,所以,那些读书人也爱与他来往,经常以文会友,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其中有一位易安先生,两人最为要好。这位易安先生姓赵,字易之,与郭盛是同乡,家离县城约莫三十余里,十分有学问,诗词文章颇有大家风范。赵先生是他们这一带有名的文人,即便是在他们这个府里,也颇受敬重,因此被公推为他们县的文坛领袖。大家都知道穷文富武这句话。富武就不说了,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根本就没有办法在武学方面有所成就,因为你需要有充足的时间,还要请师父,更重要的是,这些人饭量都很大,吃得还要有营养,普通人家根本供养不起。穷文可就有讲究了。古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别看他们谈起诗词歌赋头头是道,但其中的很多人可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挑担,纯粹就是消费者。在这种条件下,如果不能做官,即便有些家底,早晚也会用光。这种是因文而穷。还有一种是根本就穷,想走学文这一路子,博个前程。因为学文这个事情,富了有富的学法,穷了有穷的学法,所以,这类人中,倒也出了很多的大家巨匠。这种是因穷而文。这赵易之就属于后一种,满腹的学问,但屡试不第,于是就变成了满腹的牢骚。可郭盛就是喜欢他的作品,所以两人往来最多。后来看他在家乡实在呆不下去了,太穷了,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呀!这样一个有才学的人,困顿如此!郭盛动了恻隐之心,便动员他到自己家里来做先生。一来给孩子们当老师,二来两人谈论学问也很方便。一开始这赵易之还有些不太好意思接受,孔子说:“君子固贫”。自己不能安于贫困,算是什么君子?于是就没有接受。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赵易之也是个方正之士。但却辜负了他名字中的“易”字,看来他这个学问,研究的还是不太通呀!他这个“易”字取自《易经》。在易学中,这个易字有三重意思,分别是变易、不易和简易。这赵易之只学会了不易,对于变易和简易是一窍不通。要知道,这两者可都含有变通的意思,他不懂得变通,所以每天生活在贫穷之中。赵易之并不能领会他名字的含义。俗话说,人如其名!但也不是绝对,也有截然相反的,这赵易之就是其中之一。其实赵易之的名字起得极有水平!古人都有名有字,而名和字,两者一般都相辅相成。这赵易之,他的名叫做易安,就是告诉他,你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变通,也就可以安了。为了怕他不懂得,还特别为他取了个字,叫做易之,又强调了一遍,你一定要易呀!这个“之”字,就是你的臭脾气。可见给他起名字的,一定是一位高人!但恰恰相反,他就老是不易,所以,他怎么可能安呢?老婆饿的面黄肌瘦,孩子饿的眼睛发绿,你说这叫哪门子的安?可经不住郭盛的三催四请,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但自己一人吃饱,全家可还在挨饿呢!于是郭盛干脆又给了他一处房产,全家搬了过来,倒也十分方便,这赵易之也就成了有产阶级。在上课之余,两人高谈阔论,好不畅快。逢年过节,便置办丰盛的酒席,饮酒作诗,日子倒也过得十分舒心。由于屡试不第,这赵易之也息了入仕的心,安心地教授学生。这样的生活倒也十分安逸。要说这个人,还真不能太闲,闲了就要生事。没有想到,这安逸的生活就要被打破了。赵易之毕竟是文人,而又食古不化,所以对于古人所言,就无条件地相信。《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他心想,自己今生恐怕没有了立功的机会,这立德自己虽然不够格,但守德倒也勉勉强强,只是这立言,自己确实有这个能力。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于是,他就整理了自己的所有着作,历时一年,分门别类地编纂成了诗词集和文集,整理好以后,便成了几十册,洋洋洒洒数十万言,蔚为壮观!今天晚上,郭盛就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宴,邀请诸位文友来此欣赏,也是为了庆贺。查完账后,郭盛就派人把赵易之请来,让管家专门盯着饭菜的准备情况,不能出现一丝纰漏。今天可是个好日子,免得准备不周丢了脸。申时一刻,赵易之便来到了郭盛的书房,两人又谈论了一回。申时三刻,两人走出大门,迎接来宾。晚宴在友好、轻松的氛围中进行,郭盛破天荒地让人生起了暖炉,大家觥筹交错,传阅着赵易之的作品,吟诗作对,都是围绕赵易之的两个集子展开。最终大家是尽兴而归。待众人走后,郭盛和赵易之又谈论了一回,商量了把两部作品印刷发行的问题。赵易之当然没有这个资金,还是由郭盛来出。之后便互道晚安,分别之后各自就寝。第二天一大早,郭盛是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的,他看了看窗外,天才蒙蒙亮,“这是谁呀?有什么事?怎么这么早?”这三连问把他自己也问蒙了。随即反应了过来,一定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发生!赶紧一咕噜爬起来,披上外衣开了门。只见管家郭丰站在门外,满头大汗,喘着热气。见到郭盛开了门,便迫不及待地说:“老爷,大事不好!赵先生被官府抓走了。”郭盛听了心中一惊,连忙问为什么、是什么时候的事。管家说:“这是府里派人来抓的,一个时辰之前的事,赵先生的儿子来向我报的信。我连夜向县里一个交好的差役打听,他说可能与反动言论有关。说是一个姓李的读书人,昨晚到县里告的密,举报赵先生的作品中有谋反的言论。县里不敢做主,连夜报给了府里,这不,府里就派人捉去了赵先生。”郭盛听到这里,不啻于一道晴天霹雳在耳边炸响!这谋反的言论,他郭盛怎么会不知道?他也建议赵易之删去或修改,但赵易之比他还固执,说什么读书人就是天地的良心,况且他也不是故意针对官府的,就没有修改。谁知被人举报,被府里捉去了,不用想,那两部作品肯定也被搜走了。郭盛知道,侠以武犯禁,士因言获罪,这一字入公门,九牛拉不出,何况还是两大本,这可是铁证如山!朝廷新建不久,最是忌讳读书人的风言风语,为此兴起了文字狱,制造了一起起冤案。看来,这赵先生恐怕很难再出来了!“不行,我们俩可是好朋友,有着过命的交情,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决不能袖手旁观,哪怕散尽家财,也要想办法把赵先生救出来。”这不,他的那股子方正劲也上来了!:()炎黄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