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吏部尚书,江湖人称“大冢宰”,权势极大,强势一点的,甚至能和辅叫板。而左侍郎便被称为“少冢宰”,其官场地位可想而知。
许多二甲进士,恨不得天天去张侍郎家洒扫庭除呢。
徐青心里还是愿意走张侍郎这边的关系。
怎么说呢,虽然老岳父、周提学以及何知府这些人,都很有人脉背景,但总体来说,徐青和吴恩师才是真正称得上交心的自己人。
还有一点很重要。
前面那些老前辈,都很有自己的主见。
唯独老吴,他真听徐青的啊。
主打一个言听计从。
这世道,能有吴老恩师这样的“明公”,岂能不珍惜?
在他看来,吴大人只有一个缺点,给他“雏凤”的外号,以及“公明”的字。
不是很吉利。
但现在……
他知道像他这样玉树临风的年轻人,中了解元,都叫“解元郎”,不像老帮菜,中了只能叫“解元公”。
问题是,“江左徐郎”什么鬼?
徐青不知不觉,又喜提一个“横死”或者“短命”的外号。
他现在就担心,以后要是考进士,万一运气不好,中个“探花”,似乎也不是很好听。
小徐探花?探花徐先生?
一听就特别不正经。
“算了,要是以后能顺利中一甲进士,吃点苦也无所谓。”
南直隶的解元,中进士是没什么问题的,但能不能进一甲,那也是看运气。
因为能通过会试的贡士,文章水平都不算差,而殿试主要就是运气了。
一般都是朝堂的大佬阅卷,然后商议,再挑出十份文章,交给天子来定最后的名次。
如果天子懒得管,往往就是辅直接提供意见,照章办理。
所以殿试的排名,多多少少,还是要拼背景关系的。
另外,如果徐青不参加明年的恩科会试,他再要参加会试,就得大后年去了。
而徐青仍旧决定,明年的会试不参加。
参加会试,无非是做进士,还得呆在京城,那里比南直隶凶险许多,也不利于他展势力。
留在地方,他还可以尝试讲学,进行教化,多做一些有利于得到“圣德”的事。
万一他最后真的短命,至少也算是为这方世界的人,做了一些贡献,能让人记住许久。
人,若是不能长生,能使人长久地记住自己,也是另一种意义的长生。
被所有人遗忘,才是真正的死亡。
…
…
徐青忙于应酬,且不断地思考身上的事情。
另一边,周氏和李公圤也十分忙碌。
目前有三件大事要做。
第一件事是改换门楣,第二件事是立解元牌坊,第三件事是找媒人向巡按老爷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