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过了两年。张行风考中了童生,成了整个三河镇年龄最小的童生。因为机缘巧合,在地主手里买了四百亩地,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主,土地在三河镇下边一个叫李家村和一个向家村的村子,两个村子各有一半的地。这两年,老张家并没有急于去别地开分店,还是守着镇上的食铺和县城两家店铺。后来想着每次去县城都住在火锅店,不太方便,便在东街桃源巷那边买了一座三进院的宅子。然后又在牙行里买了一家人,一对夫妻带着三个孩子,平时就住在那边,看着宅子。张家人去县城都住在桃源巷。张行云和张行浩这两年大部分时间也都在县城帮忙,顺便学习怎么看账册,管理店铺。张父和张母已经没在食铺里忙活了,张超这两年待人接物越来越熟练。便索性让张超当了食铺的掌柜,正好之前的帮厨也会了食铺的菜色。所以就让她们当厨师,另外在村里招了两个帮厨和一个小二。作坊也多了一些别的进货的商人,本来以前的工人应付天香楼的订单和食铺就刚刚好,在作坊增加了不少新客户之后。还有些直接将货送到其他地方去卖,于是又从村里招了一些人进作坊。人一多,作坊间显得有点拥挤,所以老张家又将作坊扩大了不少。从张家村蔓延出去的十里八乡,包括挨着的别的镇,这两年大家除了种植自家一年所需的粮食和缴纳的税粮,其余的都种成了辣椒和花生。一到收获季节,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是一片红红火火。然后乔家和朱家便开始马不停蹄的在各个村落游走,收辣椒和花生。老张家作坊也是如此,挨着张家村的都是直接将辣椒背到作坊去卖,这样可以多赚几十文。随着到这里的时间越来越长,张允月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也将自己融入了这里,也越来越将这里的张家人当做自己的亲人了。这两年,每到上元节,张允月便会带着家人去县城看灯会,过元宵。天成八年正月十四。“月月,小雪,你们换好衣服了吗?要准备出发喽。”张母站在三进院楼下对着楼上喊着。“好了,好了,阿娘。”“二婶,我换好了,马上下来。”推开房门,张允雪穿着一身粉色的齐胸瑞景襦裙,外面披了一件粉色织锦镶毛斗篷。朱氏帮着梳的双丫髻,两边用红色丝带绑着,丝带两端还挂着铃铛,走路时能听见叮铃叮铃的声音。已经八岁的小姑娘,和两年前相比更显得粉装玉琢。走到张允月的房间门口抬手“嘭嘭嘭”敲门:“阿姐,好了吗?快出来了。”“来了,小雪。”房间门从里打开。张允月穿着和张允雪同款的红色齐胸瑞景襦裙,然后披了红色织锦镶毛斗篷,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和两年前相比,现在的张允月身高达到现代的明星标准身高一米六八,和十三岁时的可爱相比,容色更加清丽秀雅许多,。“阿姐,你穿这个好漂亮啊。”张允月抬起弯着的食指,滑了一下她的鼻子:“嗯,小雪穿这身也好看。”说完,牵着张允雪的手便下了楼梯。俩人走到堂屋,众人看向穿着同款不同色的两姐妹,都露出了惊艳的表情。张奶奶笑道:“我们家的小雪,月月两个丫头是越来越漂亮了。”朱氏笑着附和道:“可不是嘛,自从月月及笄之后,我就发现她越来越好看了,也不知道以后会便宜哪家的郎君。”张允月撒娇道:“二婶,我可不想嫁人,就想以后一直待着你们身边,你们可不能赶我走。”张母道:“得,这话一出,还是我们熟悉的月月,哈哈。”“哈哈哈”张爷爷停下眼里的笑意,说道:“既然都收拾好,那我们就走吧,正好到县城差不多午时左右。”张爷爷抬脚走在最前面,张允月和张允雪一人一边挽着张奶奶的胳膊跟在后面走着,朱氏和张母说着话走在最后面。张父和张程这会正在门外各自牵着一辆马车,旁边还站着张行云三兄弟。经过两年的县城学习和管理,张行云和张行浩两人更加看着精明能干,特别是张行云,眼神中还带着一丝狐狸的狡黠,每次看着人都是笑脸相迎。张父看见大家都出来了:“都快上马车吧,这样我们能早点到县城。”于是女子都上了张父的马车,男子都上了后面一辆张程牵着的马车。午时,老张家一行两辆马车到了县城。这会大家都饿了,直接回东街桃源巷宅子的话,还得慢慢等李婶烧水做饭。于是张程便直接驾着马车去了火锅店。门口的小二看见驾着马车的张父和张程,立马跑到跟前:“大爷,二爷,你们来了,李掌柜一早就提醒我们,注意你们的马车。”然后小二又喊着大堂里的一个小二前来,一人牵了一匹马。几人下了马车,走进火锅店大堂。李文俞看见门口进来的东家一家人。放下手里拿着的毛笔,快速的走到几人跟前:“老太爷,老夫人,东家,你们来了,这会风尘仆仆的,肯定都饿了吧,楼下吃饭不方便,东家,楼上请。”说完,抬手示意众人跟着往楼上走。李文俞将人带到包厢中:“东家,你们这会是想吃火锅?还是炒菜?”张允月想着大家这一早上在路上都有点冻着了,吃火锅可以驱寒。“火锅吧,鸳鸯锅,一份辣子鸡火锅,一份清汤。”“好,那东家你们先稍等,我让人先给你们上点点心和茶水,火锅稍后便上来。”说完,李文俞朝众人弯了下腰,便朝外走去。下了楼,吩咐人上点心和茶水到楼上,又吩咐后厨准备火锅。因为二楼也有人在吃火锅,而且面前的桌子中间还燃着木炭,所以这会包厢里还挺暖和的,张允月便将披着的斗篷取了下来,又对着张允雪道::()一脚悲催穿越古代,努力搞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