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影片最后,查理的如梦初醒,由对父亲的仇恨,转化成对父亲的亲敬,他要担负起父亲的责任,照顾好哥哥。他依旧要争夺监护权,但这已经不再是为了遗产,而是为了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为了心中那份迟来的悔意。
当哥哥如同一个孩子,将头抵在弟弟肩膀上时,他用自己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诉说着内心
的眷恋和不舍,一股脉脉手足之情荡漾于观众心间。影片在波澜不惊中,完成了叙事回路的闭合,观众也身心投入地完成了他们的情感之旅。
而《海洋天堂》的主要矛盾设在了哪里?
儿子的先天不足和父亲的不久于人世,这只是交代了故事的特殊背景,仅仅是一个引子。
真正的矛盾,在于父亲为儿子寻找归宿中面对的困窘——孤儿院嫌太大,养老院嫌太小,特殊学校也已超龄。保险公司、国家保障都不负责。。。。。。
如此种种,社会常规体制内的机构、组织都无法解决大福的问题。
而最后收养大福的,不过是一个“条件还不好”的民间机构,承诺也不过是“只要我们这里还在一天,就请你放心。”
这一切的一切,给人以最大的感受便是国家对于孤独症患者及其家庭的社会保障的空白,体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和社会现实的矛盾。
当然,也或许导演想要我们看到的便是这样的一个问题所在。
这样一来,《海洋天堂》应该被重新定义为一部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批判意义和发人深省的影片。
最后一点,两部影片在普适价值和情感共鸣方面的容量对比。
《雨人》巧妙地应用了自闭症患者这一特殊表现对象,实际揭示的是人类最普适的情感:亲情。
也证实了一个当代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子女之间的理解和沟通问题。
它因为普遍、普通、普适而感人动人,而历久弥新,而经得起时间和情感的考验。
对于《海洋天堂》,观众们产生的情感更多是出于怜悯和对现实的无奈。
虽然这种表达或许是出于对自闭症患者的关怀,但要知道,这种情感是很难耐久的,在观众们走出影院回家的路上,或许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导演薛晓路做自闭症志愿者十四年,所有人充分相信她拍摄这部影片的诚意和用情之真,而且她也希望通过《海洋天堂》的公映,可以让更多人对中国的自闭症患者和家庭投来更多关爱,促进对这一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全。
怎奈,平淡的叙事和过于理想化的结局,并没有将这一思想贯穿始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