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月止气都没喘匀,便拉着他紧张地上下打量,看他没受伤也没生病,方才松下一口气,席地而坐,盘膝坐在他身边。赵宗楠将他拉起来,叫他坐在自己膝上:“水边湿冷,也不嫌凉。”罗月止放下了心,不由埋怨起来:“我还以为你出事了,为何突然用那样的语气写信?”赵宗楠莞尔,环住面前人的腰身,将额头抵在他胸口,说只是想他了。罗月止抿抿嘴,叹了口气,并没有再问。结果不出几日功夫,王仲辅的信送到了汴京。信中大意,便是感叹幸亏罗月止先行离开。渭州官府与州中藩族闹出了大矛盾,近日恐有大事发生。他若留在渭州,怕有不便。王仲辅在信中问道:“月止此前,可听说过水洛城?”水洛城,乃是秦凤路与泾原路之间一座未曾完工的城池,方圆百里之内,皆为藩部生户。若水洛城修成,或可打通秦凤路与泾原路之间的沟通,以备国防,对归顺藩部的稳定亦有帮助。宋夏交战期间,范公曾主张修筑水洛城。但那时战事吃紧,边关资费有限,势必优先修筑秦州等地的要塞堡寨,水洛城的修城计划便一直搁置了。直到现在两国止戈,一直没人提起这件事。渭州静边寨寨主刘沪,与水洛川附近的藩部关系很好,一直惦记着帮他们这修城这件事。然而他如今的上司,渭州知州尹洙并不同意修筑水洛城,认为此时战事刚歇,应当休养生息,不便大兴土木,恐劳民伤财,还是先搁置一段时日为好。等宋夏之间和议达成,榷场重开,西北官府的荷包富裕一些,再考虑建城与否。刘沪在水洛川藩部中的威望颇深,身负殷切民意,却等不到彼时。于是他做了一件事:绕过知州尹洙,请那位京城来的钦差郑戬亲去了水洛川一趟,希望由他来向朝廷请命,在水洛川修建新城寨。年前十二月,朝廷点了头,水洛城正式兴修。水洛城所处之地固然重要,但边境刚刚喘过来气,这个时候耗资千万、大兴土木,实在有劳民伤财之嫌。若要联系交通,在地理位置上也有更好的选择,譬如仪州黄石河路就更加便捷。钱粮劳力宝贵,该怎么物尽其用,应当谨慎考虑才是。贸然兴修如此庞大的工程,实则弊大于利。守着西北多年的尹洙、狄青、文彦博等官员,以及曾经在泾原路呆了多年的韩相公,都是这样的看法。刘沪此番绕过自己的顶头上司,同京城来的钦差走得更近,不与他们商量就上书朝廷,讨来修建城池的应允,实在颇欠考虑。尹知州心里有些别扭,但也知道他心系水洛川一带藩族发展,便没说什么,按照朝廷之令予以支持,将水洛城修建之责交到刘沪手中。但坏就坏在,等年后入了春,京城之中的官家又改了想法,决定采用韩相公的意见,暂停水洛城修建。政令之反复,催生了此后一系列矛盾,让刘沪与渭州朝廷之间的嫌隙愈演愈烈。尹洙按政令,派人到水洛川要求刘沪暂停工事,但刘沪竟然以已经开工为理由,拒不受令。尹洙忍着脾气,又派人去劝了好几次,谁知刘沪还是拒绝停工。便是谁都能看出来,他刘沪一个小小的堡寨监押,态度敢如此强硬,背后倚仗的乃是那陕西四路都部署郑戬。郑戬此人性情严苛,之前一度将藤宗谅、张公寿等人入狱,声称他们是乱臣贼子,滥官污吏,险些毁了他们的前程。尹洙因为此事,本就对郑戬极其不满,现在自己手下的寨主监押,竟然绕过自己与那京城来的钦差沆瀣一气,连命令都不听了!尹知州勃然大怒,在官衙里发了好大一场火。之前宋军在西夏手里的几次大败,八成都有将士骄纵自满,在外不听军令,擅自行动的缘故。自此之后,尹洙便对不听调令的手下深恶痛绝。谁还不是个牙尖嘴利的文官?你郑戬喜欢参人是吧?老子也会参!一山不容二虎,朝廷也发现了郑戬与尹洙权责交叉的弊端,便又发敕令,将郑戬调离了泾原路,改知永兴军。自此之后,由尹知州与狄将军全权负责水洛城之事。可谁知就算这样,那刘沪还是不听命令,对尹洙发下的军令充耳不闻,仍旧叮叮当当修着他的水洛城。尹洙平日里爽朗和善,但发起火来也不是好相与的,如今已经派狄将军领兵到水洛川去了,听说与水洛川当地藩部已经爆发了小规模的冲突。“这些事,都是在你离开渭州十天之内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