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魏舟,很显然就是这些人当中的一个。
秦时在第六组的时候上过课,也听老教授们讲过封妖阵运行的原理——这东西运行了上千年,历朝历代的研究资料堆起来怕是比城门楼子还要高。但真正搞懂它的人其实不多,无他,实在是道门秘术这东西没有一个完整的传承。
最初设立大阵的人相传是唐初的术士袁天罡,历史上传下来的著作、以及他学生的著作都被人翻烂了,但这里头并没专门提及封妖阵。
从常理上讲,他们设立大阵是为了保护人类社会正常的秩序,这没什么不能让人知道的。所以第六组的教授认为在封妖阵设立的最初,类似的文献资料一定是有的。但极有可能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有人(或者非人)专门将这些著作集中起来销毁了。
秦时自己也比较倾向于这一种假设。
虽然他并不怎么想干这一行,但人么,都是有好奇心的。对于心里的疑惑有了答案,总归会有一些惊喜。
秦时品了品自己的感觉,确实是惊喜没错了。一想到有朝一日穿回去,他都能给那个总是冲着他吹胡子瞪眼睛,说他态度不端正的老教授上上课……
甭管他能不能回去吧,这种联想都是令人愉快的。因此魏舟接下来的举动,他看的比谁都仔细。要知道,现在他们这些人一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到了后世,都有可能成了千古谜题。
魏舟没有注意到秦时这一刹那间脑子里跑了这么多事儿,他本想喊贺知年给他拎包袱,一见秦时肩膀上架着小重明鸟,一脸殷切地跟在他身边,随手就将包袱递给了秦时。
秦时跟着他朝着大阵边缘走去。这个时候天光大亮,按理说夜里那一点儿微弱的荧光早就看不见了,但魏舟就好像能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东西,一边掐着指诀默算着什么,一边招呼贺知年过来给他挖坑。
贺知年扛着另外两个包袱也跟了上来,樊锵跟在他身后,手里拎着一把铲子。比起秦时和贺知年,樊锵显然更清楚他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魏舟沿着一条不存在的弧线往前走,走几步会用脚尖随意点一个位置让樊锵挖坑。坑也并不深,一尺左右,然后魏舟会指挥秦时把包袱里的妖核扔进去,有时候扔一两个,有时候则要扔进去一把。
奇怪的是,这样浅的坑仿佛连着无底洞一般,妖核扔下去眨眼的功夫就消失不见了。
秦时好奇地抢过樊锵手里的铲子往下挖,下面却只见沙土,并没有多余的东西。
秦时迷惑了,这,这又是什么原理?!
樊锵从他手里接过铲子,带着一种像是看土包子的神气懒洋洋的解释了一句,“这地下埋着大妖的骸骨。”
秦时听的更迷糊了,骸骨?那又是做什么用的?!
但樊锵显然没有给他上课的意思,追着魏舟过去,继续挖下一个坑了。贺知年提着两个包袱走了过来,有些好笑的对他说:“先干活,回头问老魏。”
秦时连忙点点头。他想他这会儿还记恨着这位樊将军呢,竟然想着要听他给自己上课,简直脑子有病!
挖坑埋珠听起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活儿,但难度就在于每一个埋妖核的地点都要靠魏舟来确定。
因此这一圈走下来,大家都累得够呛。
要不是干活儿干到一半儿的时候,樊锵手下给他们送了干粮,秦时这种青壮年的身胚子都不一定走得下来。
远处战场上熊熊燃烧的火堆已经熄灭了,只留下一道细烟在半空中袅袅盘旋,被派去打扫战场的士兵也已经列队返回关城。一队人马在城门外与他们擦肩而过,朝着远处一片树林的方向疾驰而去。
秦时猜测他们是在做例行的巡逻。城关之外虽然爆发了夜战,但白天里该做的工作还是要做的。
秦时从渐行渐远的骑兵身上收回视线,再扫一眼在魏舟脑袋上飞来飞去的拂尘,朝着贺知年走了过去。
阵法维护的工作已经做完,魏舟有王命在身,估计也要离开了。
秦时这个时候已经可以确定贺知年的态度了。于公,他是镇妖司的人,维护封妖大阵,是他的职责。于私,他与魏舟口中的“端王”似乎交情还不错,端王把任务交给了魏舟,贺知年既然知道了,总不能袖手旁观。
秦时想问的是,自己跟着他们一起去办事,会不会犯什么忌讳。
走到近处,就听魏舟正跟樊锵说这事儿。
“我就不回去了。”魏舟揉着自己的肩膀,懒洋洋的说:“你让人把我的行囊送出来。哦,再给我几匹马。这两个小子,要跟我一起去。”
樊锵微微侧头,视线在两人身上扫了一眼,提醒魏舟,“老贺是道长的旧人,樊某无话可说。但这一位,连自己的身世也说不清……道长可要想好了。”
秦时,“……”
秦时怒从心中起,暗骂一句:老子说不清碍着谁了?!碍着你了?!
贺知年也有些不满他的措辞,上前一步正要开口辩解,就被秦时抓住手臂,往后拽了拽。贺知年回头,就见秦时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里怒火直跳,但他脸上偏又挤出了一副明显的、不怕人看破的假笑。
“樊将军真是个爱操心的人。”秦时说:“还没入关的人竟然也管头管脚,咋的,你是觉得你比魏神仙还能耐?谁都想不到的事,就你能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