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从靖难之役开始崛起 > 第121章 迫切与焦虑(第1页)

第121章 迫切与焦虑(第1页)

北平城内外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道路建设与水利工程修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到处是忙碌的身影和嘈杂的声响,整个城市仿佛一个巨大的工地,处处都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这繁忙的背后,王珏也在紧锣密鼓地谋划着自己的事业版图,而焦炭的生产无疑是其中极为关键和基础的一环。为了加快焦炭的生产进度,王珏可是下了狠心,直接将董宁的工钱翻倍,那董宁本就是个实在的手艺人,见东家这般器重自己,又给出如此优厚的报酬,心里别提多感激了,当下便下定决心,定要使出浑身解数,尽可能多地培养出熟练掌握焦炭烧制技术的匠人,竭尽全力去扩大焦炭的生产规模。要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有了朱高炽的支持,这煤炭作为焦炭生产的原材料,官府在采购方面那可是一路开绿灯,没了原料供应的后顾之忧,限制焦炭产量的因素,便主要落在了生产规模、工人数量以及市场需求这几个方面上了。而说起这市场需求,在陈妍的多方奔走与努力之下,北平城里的各大铁匠铺、陶瓷作坊,都对焦炭展现出了极大的热忱。毕竟焦炭相较于传统的木炭等燃料,有着诸多优势,无论是打铁时的温度,还是烧制陶瓷所需的火候,焦炭都能更好地满足需求。再加上官办工坊那边对焦炭的需求量也颇为可观,所以焦炭的市场前景一片大好。不仅如此,王珏心里还打着另外的算盘,他深知随着自己日后对当下炼铁技术的改良,以及朱棣一旦开启北征漠北的战事,到那时,对于焦炭的需求量必然会呈现出一个更大的增长态势。董宁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每日忙得脚不沾地。他既要把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焦炭烧制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那些原本只懂得烧制木炭的匠人们,又要亲自主持更多焦炭烧制场地的建造工作。在烧制过程中,还得时刻盯着焦炭的品质,把控好每一个生产环节,不敢有丝毫懈怠,并且定期向王珏汇报生产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案。虽说这工作着实辛苦,可董宁心里却是乐开了花。想当初,自己不过就是山西一个烧焦炭的小工匠,哪能想到如今会有这般境遇。每个月能拿到四两银子的工钱,这可比那些在官办工坊里颇有名气的匠人们挣得都多了。而且东家王珏还许下承诺,等以后生意越做越大,还会给他一笔丰厚的分红呢。再看看家里,东家更是贴心,知道他们这些匠人大多不识字,还专门请了先生来教他们和孩子读书认字。家里开荒种地,东家也派人去帮忙,还传授了北平新推出的种植方法。这日子,从西山出发来北平时,那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如今可不就是神仙般的日子。所以就算再辛苦,董宁也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这边焦炭的事儿总算是有了着落,王珏便马不停蹄地将心思全部投入到了煤焦油和沥青的开发之中。这煤焦油和沥青可不比焦炭,在当下的大明,压根儿就还没有对煤焦油的开发和利用。按照如今的年份来算,煤焦油和沥青可是在两个多世纪后,才被德国人和英国人发现的东西。所以,王珏现在一切都只能凭借着自己前世的记忆,一点一点地从头摸索,其难度可想而知。这一日,王珏把二狗以及两个学生叫到了跟前,面色凝重,一脸严肃地说道:“焦炭生产那边如今有董宁在负责,总算是能让咱们腾出手来了。接下来,咱们就得试着制作煤焦油和沥青了,只是这次可不像之前有董宁那样有经验的帮手了,一切都得靠咱们自己去摸索尝试。”二狗倒是个乐天派,听了王珏的话,满不在乎地摆摆手道:“珏哥,你说能弄成的事儿,到现在可就没有一件办不成的。大不了咱们就多试几次呗,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就不信它一直成不了。”王珏却轻轻摇了摇头,脸上依旧带着几分忧虑之色,缓缓开口道:“这次可跟以往大不一样。你们还记得我之前教过你们的蒸馏操作吧,这制作煤焦油的原理其实和蒸馏有些类似,但它叫做干馏。这石炭的干馏,是要让石炭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加热分解,通过加热,石炭内部会发生一系列复杂至极的变化,然后才能生成多种不同的产物,而煤焦油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种。这就是和咱们之前做的事儿不一样的地方,也是最难的地方所在。咱们之前蒸馏酒精或者大蒜素的时候,只要大致把火候控制好,基本上就能得到比较单一的成分了,就算是有那么一点儿误差,也可以通过多次蒸馏来进行提纯。可是这干馏石炭就不一样了,它对温度的要求那是相当严格,而且需要的温度比咱们以往操作时高得多了。好在咱们现在自己就能生产焦炭,要是没有焦炭作为燃料,那这事儿可就更难办了。若是火候控制的不好,得到的还很有可能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二狗听了,却依旧兴致勃勃,拍着胸脯说道:“珏哥,万事开头难嘛,咱别管它有多难,只要咱们有耐心,一遍遍慢慢地去尝试,我就不信没有成功的那一天。”王珏听了二狗的话,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急,说道:“话是这么说没错,可咱们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之前世子跟我提起过,北平等地恐怕会出现饥荒的情况,如今都已经是冬末了,老百姓家里的存粮估计也吃得差不多了,我估摸着这饥荒怕是很快就要来了。”杨蒙和付恩卿一听老师说饥荒将至,脑海中瞬间就浮现出自己曾经有上顿没下顿、饥肠辘辘的那些日子,眼神里顿时露出了惊恐之色,那模样仿佛又回到了当初食不果腹的艰难时光。二狗听了,也不由得紧张起来,赶忙问道:“饥荒?这可不得了啊,确实,这几年连年打仗,老百姓都没办法安稳种地,粮食产量本来就少得可怜,也就够勉强糊口度日的,哪来那么多存粮?这要是闹起饥荒来,那可真就麻烦大了。那咱们现在该怎么办?要不要提前多存点儿粮食啊?”王珏听了,微微点了点头,说道:“能存点儿自然是最好的,毕竟你家和陈家两家养活着这么一大帮子人手,还有那些收养的孩子。咱们手里现在还有多少银子啊?要是银子够的话,就让陈妍找人去外地采购粮食吧,最好是去南方那些产粮丰富的富庶地区多买点儿回来,多花一些银子不要紧。要是在咱们这附近大量采购粮食的话,很可能就会造成粮价波动,到时候粮食价格一涨,那些普通老百姓想要买到粮食就更难了。世子已经上书请皇上调拨粮食,准备用来赈灾了,咱们也得多存点儿粮食,万一真的闹起饥荒来,咱们也好自给自足,要是粮食够吃,还可以帮着一块儿赈灾,救济救济百姓。”二狗连忙应道:“行,珏哥,我一会儿就去找陈妍办这事儿,最起码让咱们这一大帮子人能吃上饱饭才行。”王珏看着眼前这三个年轻人,语重心长地说道:“一旦闹起饥荒来,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那些移民、流民以及普通的老百姓了。他们本来手里就没多少存粮,更没多少银子,这日子本就过得艰难。世子这段时间在北平大兴土木,一方面确实是为了方便运输粮食,也有利于水利灌溉,让农田能更好地得到浇灌,可更多的,也是想着能让这些老百姓通过参与工程建设,好歹能挣点儿工钱,多一份收入来源。我之所以这么着急扩大焦炭的生产规模,还想着弄出煤焦油和沥青,也是希望能通过扩大产业规模,给更多的家庭提供收入的机会,帮世子分担分担这压力。也是想让这两样东西早点排上用场”二狗看着王珏一脸心事重重的样子,心里也很不是滋味,赶忙开口劝道:“珏哥,这事儿也不是咱们能完全左右得了的,咱们尽心尽力去做就行,尽人事,听天命嘛。世子既然都已经上书皇上了,那朝廷肯定会有所准备的,再怎么样,咱们也不可能救下所有人呀。再说了,你之前不也老是跟我们说,做这些事儿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咱们还是安安心心地把每一步都做好,至于其他的,就走一步看一步呗,别太给自己压力了。”王珏心里何尝不明白二狗说的这些道理,只是他这心里始终就是过不去那道坎儿。一想到饥荒要是真的来了,那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的凄惨场景没准儿就会出现,王珏的心里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揪住了一般,疼得厉害。也不是王珏有多圣母心,只是只有饿过肚子的人才明白面对饥荒时的感受,王珏前世总烃老人讲起年轻时经历的苦日子,什么当年自然灾害,吃橡子面,棒子面之类的,当时王珏年纪小,没感觉有什么,直到长大了又一次两三天没吃上饭,王珏才深深的体会到了什么是饥饿的滋味。王珏心里清楚,明明自己等人已经预料到了饥荒这个问题的发生,而且自己也有一些办法能够去缓解灾情,可就是暂时没办法立刻派上用场,这种深深的无力感,就如同一张大网,将他紧紧地笼罩住,让他痛苦不堪。王珏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世间的灾难往往都不是单一出现的。就好比水灾过后,常常就会伴随着瘟疫的爆发一样,一旦出现饥荒,再加上前些年的战乱,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人口必然会急剧减少,大片的土地也会因此荒废掉,而且很有可能还会出现大规模的瘟疫肆虐。朱棣刚登基即位,如果就遇到这样的事情,也不知道这天下会不会出乱子。和平稳定才是发展的前提,如果天下动荡不安,那王珏也没办法弄到想要的资源去开发利用。王珏现在每天都在心里默默祈祷,盼着老天爷能开开眼,可千万别再让这北平这些地区遇到什么自然灾害了。他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想要弄出煤焦油和沥青,一方面,自然是想通过扩大产业规模,让更多的家庭能够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让老百姓们能在这艰难的世道里多一份活下去的保障。而另一方面呢,如果饥荒真的爆发了,为了缓解灾情,王珏早就想好了,自己一定会上书请求朱棣开海禁,允许官府和老百姓靠着打渔来补充食物来源。到那个时候,这煤焦油可就能发挥大作用了,它可以作为一种木材的防腐材料,运用到造船业当中去,造出更加坚固耐用的船只。而且,王珏还打算利用硝石制冰的方法,制作出保温箱来,这样捕捞上来的鱼类就能保存更长的时间,如此一来,便可以将大批的鱼肉运往内地,也好让更多的人能有食物可吃。再往长远了想,等到郑和开始下西洋的时候,这煤焦油就能发挥出更大的用途了。要是郑和的船队能够从海外带回来高产的粮食作物,那说不定以后大明就再也不用遭受饥荒之苦了。即便以后再遇上灾荒之年,凭借着大明广袤的疆域,也基本不可能出现全国性的受灾情况,到时候要是能用沥青铺设出柏油马路,那在调拨粮食的时候,就能更快速便捷了,无论是运输的效率还是食物的保鲜程度,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穿越大明,从靖难之役开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