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从靖难之役开始 > 第126章 天灾频发(第1页)

第126章 天灾频发(第1页)

大明王朝的命运总是波澜起伏。或许是因其疆域辽阔,总有各类灾情在某地悄然爆发;又或许是上苍有意考验朱棣与这新兴的大明,除了饥荒等人祸,天灾亦接踵而至。六府饥荒之事刚刚趋于平稳,浙西之地却又突遭水灾。相关官员治水不力,致使朱棣龙颜大怒。于四月三日,朱棣颁下旨意,命户部尚书夏原吉前往治理苏、松、嘉、湖等地的水患。不久之后,又指派侍郎李文郁作为其副手,并遣佥都御史俞士吉携带水利典籍赐予夏原吉,以助其治水。夏原吉抵达灾区后,即刻展开实地勘察。他先是恳请依照大禹所开辟的三江入海故道,对吴淞江下游进行疏浚,使其上连太湖。而后,根据地势度量,规划建造水闸,依照季节差异开闭闸门,以此调节水流。朱棣对其方案深以为然,当即下旨应允。此前,夏原吉与朱棣探讨赈灾之策时,便提出以工代赈之法甚佳。于是,他直接征调十几万民工投入治水工程。夏原吉身着布衣,在工地上徒步往来,日夜操劳筹划。即便是盛夏酷热难耐之际,他亦不撑伞盖,全然不顾烈日暴晒,一心只为治水之事。彼时,亦有人相劝夏原吉,称其身为朝廷重臣,大可不必事必躬亲。然而,夏原吉却正色道:“这些受灾百姓皆在辛苦劳作,我怎可忍心独自贪图安逸享乐?”其言铿锵,其行坚毅,尽显一代贤臣的担当与情怀。待工程竣工,夏原吉返回京城复命。朱棣问询水患治理情形,夏原吉如实回禀:“水虽已循故道入海,但支流尚未全然疏通,此非长久万全之策。”其言虽简短,却透露出对治水大业的深谋远虑与未雨绸缪。而在大明的北方,就仿佛厄运专挑苦命之人一般,山东百姓先是饱经靖难战火多年的无情摧残,待天下初定,又遭遇饥荒之苦。好不容易稍有缓解,却又被蝗灾席卷。山东地方官员面对蝗灾,竟选择隐瞒不报,未在第一时间将灾情上奏朝廷。如此行径,致使蝗灾在山东境内迅速蔓延开来。蝗虫所过之处,寸草不留,一片荒芜,仿若绿色的生机被瞬间吞噬。不久之后,蝗灾又蔓延至河南境内,局势愈发严峻。待消息传至京城,朱棣得知后怒发冲冠,当即下旨将那些知情不报的官员治罪,以儆效尤。随后,朱棣又下令两地官府即刻组织人力捕捉蝗虫,并免除河南当年赋税,以期缓解百姓困境。朱棣与朝中大臣们紧急商讨应对蝗灾之策。在当下,在治理措施方面并没有什么科学防治和姚芳芳值得办法,主要还是依靠多年的经验。其一乃是通过政策引导。官府组织人力灭蝗,并制定捕蝗奖励制度,以激励百姓踊跃参与。百姓每捕获一定数量的蝗虫,便可获得相应的赏赐,或为粮食,或为钱财,以此激发民众灭蝗的积极性。其二是进行类似后世的生态防治。例如开垦荒地,减少蝗虫滋生之地。因蝗虫偏好于荒草丛生之处产卵繁殖,若将荒地开垦,使其变为可耕种之地,便能破坏蝗虫的繁殖环境,从根源上遏制蝗灾。其三则是开展农作防治,鼓励农民种植蝗虫不喜食用的作物,如芋头之类。如此,可减少蝗虫对粮食作物的破坏,保障百姓的收成。然而,山东刚刚历经饥荒,民生凋敝,百姓们尚在温饱线上挣扎,又何来力量去组织起行之有效的治理举措?朱棣对此亦是眉头紧锁,苦无良策。大明境内连连遭灾,难道真的是上天对他的警示或惩罚?朱棣自是不信这些虚妄之说。他忽然想起道衍的弟子王珏,暗自思忖:“那小子颇具奇思妙想,说不定能想出应对蝗虫的绝佳办法!”随后,朱棣即刻派人向北平传旨,向朱高炽通报山东、河南两地的蝗灾详情,并责令其召集人手商讨赈灾之策。朱高炽接获消息后,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即召集众人商议应对之法。北平因未受太多饥荒波及,王珏这边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经营,焦炭和煤焦油的工坊已颇具规模。自温度计研制成功后,工坊的生产规模更是迅速扩张。这不仅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焦炭和煤焦油的大量产出,亦开始对北京的相关产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推动。考虑到周边地区爆发饥荒的状况,王珏与二狗、陈妍商议后决定暂且搁置酒楼和肥皂工坊的扩张计划。他们打算集中这些资金全力发展以焦炭和煤焦油为核心的产业,力求在工业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与发展。为保障工人们生产时的安全,三人经商议后决定筹建一个口罩工坊,大量制作口罩以满足西山煤矿和自家工坊的需求。与此同时,为拓宽煤焦油的应用领域,二狗和陈妍还决意寻觅制墨匠人,计划开设制墨工坊,探索煤焦油在制墨工艺中的创新应用。而王珏则着手筹备制作沥青,并计划将沥青应用于道路建设之上,期望以此改善交通状况,促进地区间的交流与贸易,而且也可以由此组建出一支专门铺设道路的工程队伍,开始催承包工程的探索。,!然而,这些才刚刚起步,便收到了朱高炽召集众人议事的消息。议事厅内,朱高炽见众人齐聚,满脸忧虑地开口道:“诸位,孤刚刚收到父王派人传来的消息,山东、河南两地爆发了严重的蝗灾。父王已下令官府组织人手捕捉蝗虫,并补种芋头之类的作物。但山东接连遭灾,先是饥荒,如今又是蝗灾。若任由蝗灾肆意蔓延,恐将导致大量粮食绝收,这对当地百姓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长此以往,恐生民变啊!父王下旨,令我等商讨灭蝗之良策,诸位可有什么好主意?”道衍手掐佛珠,默默念了一声佛号,随后缓缓开口:“朝廷诸位大臣皆是治世能臣,想必寻常应对蝗灾之法早已下令执行。陛下此番旨意,实则是期望寻得更快更好的灭蝗之策。此事,恐怕还得仰仗王珏了。”朱高炽亦点头称是。王珏平日里总能捣鼓出一些稀奇古怪却又颇具成效的物件,说不定面对蝗灾亦能想出新颖之法。他目光转向王珏,轻声问道:“王珏,你可有什么好主意?”王珏听闻两地遭受蝗灾,心中对中原地区百姓的遭遇深感同情。这些百姓久历战火洗礼,如今又屡屡遭受天灾摧残,实在令人痛心。但要他即刻想出有效的应对蝗灾之策,王珏亦是绞尽脑汁,苦无良策,只能无奈地开口说道:“世子,属下一时之间实在难以想出什么好办法。可否容属下回去仔细思量一番,再来向世子禀告?”朱高炽轻叹了一口气,说道:“也只能如此了。灾情紧急,刻不容缓,王珏你一旦想到法子,便赶紧上报。若是实在想不出,也无妨,尽力而为便好。”众人皆深知此次蝗灾的严重性与紧迫性,议事厅内弥漫着凝重的氛围。王珏心中暗自焦急,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虽暂无头绪,但亦决心全力以赴,思索应对之策,以解两地百姓于倒悬之急,护大明江山之安稳。:()穿越大明,从靖难之役开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