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两江总督衙门李守中一袭绯红色蜀锦官袍,正自落座在一张漆木条案之后,眸光逡巡过在场一众官吏,下方有江苏巡抚章永川,江苏布政使张翰文,按察使严士用,以及藩司参政匡可梁。江西方面的官员,也有巡抚戚观,江西按察使潘世守等赫然在座。在场官员皆是身穿绯袍,腰系玉带,面上皆是挂着热切、繁盛的笑意。李守中道:“诸位,近年以来,两江之地,推行新政可谓不瘟不火,虽为朝廷解送粮秣岁增八百万石,但地方侵占粮田之事,仍然时有发生,本官在安徽为官之时,听说去年苏州方面甚至发生了官绅打死了商户,夺其粮田和妻女,可谓骇人听闻,令人发指。”新政虽然已经推行了三四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地方士绅的守旧力量依然十分庞大。说着,李守中凝眸看向一旁拱手而立的章永川,问道:“章巡抚,此事发生在你治下,你可曾听到风声?”章永川面色倏变,连忙起得身来,道:“制台大人容禀,此事实在另有隐情。”李守中眉头皱了皱,眸光咄咄而闪,问道:“如何另有隐情?”章永川转眸看了一眼周围的场景,说道:“制台大人,可否在宴后再与制台大人细言。”旋即,章永川脸上笑意繁盛无比,道:“制台大人,下官准备了酒菜,为制台大人接风洗尘。”江西巡抚戚观说道:“制台大人,先行用过酒菜。”李守中见此,目光闪烁了闪,没有再继续追问,而是与章永川和戚观等众官员至后堂饮宴。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厅堂之中的气氛渐渐喧闹、热烈。待至宴席散去,李守中方唤过章永川至厅堂之中,目光盯着章永川,说道:“章抚台,有话不妨直言。”章永川压低了声音,说道:“制台大人有所不知,苏州案子的幕后主使,乃是吴王府所为。”李守中讶异了下,问道:“吴王?”吴王是太宗十二子一脉,当初年岁尚幼,封在吴中,而经过几代繁衍,在苏州之地子嗣颇多,家资富饶。李守中皱了皱眉头,眸光现出思索之色,疑惑道:“吴王?吴王平常未闻有这等斑斑恶迹,如何闹出这等侵占粮田的恶事来?”章永川叙道:“是吴王四子,其看中了那家商贾的娘子,再加上这二年,朝廷新政催问日急,吴王府的田地清丈,每年损失不少进项,而吴王府向来奢侈无度,挥霍甚多。”李守中道:“章大人为江苏巡抚,治下竟有这等事,作为监临之官,为何不向朝廷上疏严参?”章永川刚毅、沉静的面容上,不由现出为难之色,道:“下官先前向朝廷递送过参劾奏疏,但朝廷去岁至今年,大事一桩挨着一桩,下官所上弹劾之奏疏已经石沉大海。”李守中闻听此言,眉头紧锁,道:“那章巡抚继续向朝廷上疏,直到弹劾出结果。”章永川:“……”他为何要持续弹劾?对他有什么好处?“或者你我二人联名弹劾。”李守中看了一眼章永川脸上的神色,心头冷笑涟涟。李守中毕竟也当了几年的巡抚,与章永川交谈之下,自然知道章永川的意图。这是想把他当枪使。章永川心头暗道可惜,说道:“那就依制台大人之意。”待让人送章永川离去,李守中又命人唤来江西巡抚戚观,至后堂叙话。相比章永川的圆滑世故,心头藏着各种小心思,江西巡抚戚观明显要老实本分许多。“下官见过大人。”戚观面色一肃,近前,开口道。李守中连忙起身,伸手搀扶,说道:“戚大人,无需多礼。”戚观出言道了一声谢,然后凝眸看向李守中,道:“未知制台大人相召,有何事相询?”李守中默然片刻,问道:“戚大人,江西对新政执行如何?”戚观道:“制台,江西方面对新政执行可谓不遗余力,百姓皆蒙新政之德,感念朝廷圣治,尤其摊丁入亩之策施行以后,每岁增加人口十余万。”李守中手捻颌下胡须,两道浓眉之下,目中见着一抹思量之色,朗声说道:“新政施行也有几年,如能惠及江南百姓。”戚观点了点头,叙道:“但是江西多产茶树,而朝廷于茶课多有重赋,如今朝廷于茶税是否能够蠲免,体谅矜恤江西百姓。”李守中说道:“我会向朝廷上疏,集议此事。”戚观面色一肃,沉声说道:“制台大人,江南官员对新政多有抵触,地方上颇多未落实之处,尤其江苏之地,富商巨贾以及藩王宗室,大肆圈占土地,而江苏巡抚不能辖制。”李守中道:“我在安徽之地,也风闻过此事,提及江苏之地,在新政施行之时,多有不法之事。”戚观凝眸看向李守中,朗声道:“那制台大人的意思是?”,!李守中沉声道:“静观其变,待搜集其全部罪证后,就可连根拔起。”戚观点头应是。这位制台大人对江南方面的官员,已生猜忌之心。待李守中接见过两江的官员,已然是傍晚时分,天色昏沉,华灯初上。李守中快步来到书房,就在一张雕花靠背的梨花木椅子落座下来。主簿洪仲昌面色迟疑了一下,开口道:“东翁,两江官场对东翁前来履新,似乎并不怎么欢迎。”李守中眉头紧皱,问道:“你是说章永川等人?彼等原本想顺势接掌两江,但不想朝廷任命我督镇两江,心有不悦,倒也是正常中事。”以往,李守中就曾在金陵寓居,深知两江官员的脾性,甚至在南京六部和江南官场都有不少旧友。洪仲昌问道:“东翁,未知卫王那边儿调任东翁至两江为官,究竟有何用意?”李守中道:“江南之地,在崇平年间就因为新政推行一事,与朝廷中枢屡有对抗,当时卫王在江南转圜,新政方如期举行,而浙党全线退出朝野之后,江南士绅以为中枢无人发声,就有些蠢蠢欲动。”代表江浙士绅集团的浙党势力退出朝野,在某种程度上让江南士人对朝廷的戒备、忌惮之心更为浓郁。但因为这二年,朝廷局势犹如走马灯一样变幻,江南士人心头畏惧,倒也不敢发难。就在这时,一个面容苍老的仆人快步而来,近前,低声说道:“老爷,这是卫王递送的书信。”李守中闻听此言,点了点头,说道:“拿过来,让本官看看。”说话之间,李守中从那仆人手里拿过书信,垂眸阅览而毕,面容之上顿时现出思索之色。“东翁,未知卫王有何训示?”主簿洪仲昌目光深深,开口问道。李守中眉头皱了皱,旋即,转而又舒展开来,说道:“江南之地,郝继儒等旧臣,攻讦中枢,造谣生事,卫王颇为震怒,让江南方面提防彼等使绊子。”李守中也不多说其他,然后来到后宅厅堂落座下来。如今,子钰在神京辅政,江南中人不满者众,他在南省也少不了敌视目光。神京城,宁国府——乾德元年的上元佳节方过不久,喧闹、热烈的气氛渐渐远去,整个神京城尚在议论着乾德十条新政的具体内容。而滞留神京的举子以及陆陆续续从地方赶赴神京的各地举子,则是共同议论着乾德新政的具体内容。而尤为让人瞩目的是,国子监之内重新建立而起的科院开始招生,这是由国子监司业徐光启主持修建的科院,据说要为朝廷培养医匠百工之才。只是,孔孟圣贤之地,如何能让这等百工浊流玷辱?一时之间,京中科道言官和士林,议论纷纷,为此喧闹不停。甚至传到了内阁首辅齐昆和其他阁臣耳中。宫苑,文华殿殿前斗拱飞椽的廊檐上,一个个内阁小吏神色匆匆,捧着书册,进进出出。齐昆面容沉静如水,凝眸看向一旁的柳政,说道:“京中最近起谣言,卫王重墨师工匠之学,而轻儒学,未知是何缘故?”柳政轻轻摇了摇头,眸光闪烁了下,道:“卫王开恩科,按说应无轻视儒学之意,这谣言不知又是从何而来?”齐昆那张直鼻悬胆的方阔面容,不由现出一抹迟疑之色,道:“但是徐光启此人为国子监司业,又领工部侍郎衔,似乎当真是要将工部匠师之学,带至国子监,以传授监生。”柳政闻听此言,凝眸看向齐昆,以平静的语气说道:“元辅,徐光启其人也是两榜进士出身。”齐昆道:“朝政刚刚平稳,如今又起得这股舆论,京中局势真是让人担忧不胜啊。”柳政想了想,问道:“卫王此刻就在府中,要不要派人去询问一下他的意见?”柳政入阁之后,将工具人属性贯彻到了极致,基本以贾珩的意志行事。齐昆摆了摆手,说道:“大可不必。”如果卫王当真倒行逆施,与天下读书人为敌,从此自绝于天下,倒也是一桩好事儿。柳政闻听此言,两道浓眉之下,眸光闪烁地看向齐昆,道:“元辅,那都察院和翰林院方面,是否让人提防下,不可再滋事端。”经过贾珩的不停血洗,都察院和翰林院人事几经变动,柳政也担心再次引起政潮。齐昆道:“让人知会一声吧,只是此事……终究要看卫王是如何做想。”如果当真是弃儒从墨,那么只怕不仅是都察院、翰林院、六科这等清贵衙门,如吏部尚书姚舆等人都要站出来反对。就在这时,一个内阁小吏快步而来,禀告说道:“阁老,林阁老来了。”说话之间,可见林如海身穿一袭青色斑斓士子长袍,云髻以一根木簪子绾起,从殿外快步而来,那张白净、儒雅的面容上,满是凝重之色。齐昆迎将上去,唤道:“林阁老。”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林如海道:“元辅,先前,我已经知会翰林院,思研恩科考试的试题,只是最近京中似起了一阵舆论风波?”齐昆道:“林阁老,还是京中提及卫王重墨学工匠之学,而轻视圣贤之道,京中士林为此议论纷纷。”林如海儒雅面容上现出思索之色,说道:“方才卫王派人提议,今岁恩科之外,另设明算、明经、明工、明理诸科,同科取士,同时在进士科中,附加策论一卷,以选拔实务之才。”齐昆闻听此言,心头一惊,问道:“卫王要改革科举之制?”“并非改革,只是崇尚古人。”林如海道:“卫王之意,自隋唐之时,除进士之外,就有诸科待考,如今不过是综学唐宋之制,重新启用诸科,使科举之试更为周备详细。”齐昆神情淡漠,蚕眉之下,眸光闪烁之时,也不知在想着什么,道:“如此一来,只怕京城风声愈急,争执之声更为嘈杂。”原本现在的士林就担心卫王重墨家之学而轻儒教,不想,卫王更是在关乎大家切身利益上的科举之事上大动手脚。林如海凝眸看向齐昆,道:“我正是有此担忧,这几天,邸报上就会登载科举之试的内容,以供考生提前准备应对。”齐昆点了点头,面无表情,说道:“既然林阁老无碍,那就照此办理即可。”林如海道:“元辅,山东方面,第一批前往关外的移民百姓已经出发,由地方官府派出差役、兵丁沿途护送,以防遇袭。”齐昆想了想,说道:“关外移民实边,要谨防移民和本土百姓殴斗。”林如海说道:“元辅放心,下官已经交代给出关的官吏,沿途护送,到了辽东之后,依族群、村寨划定居所,同时,拣选军卒护送,弹压不法。”齐昆点了点头,温声道:“辽东之地,地广人稀,尤其冬日格外苦寒,我大汉百姓未曾经历过这等气候,只怕需要一段时间适应才是。”林如海说道:“元辅勿忧,户部方面已有相关考量,对前往关外开垦的百姓,每户给绵五十斤,羊毛十斤,用以帮助百姓在辽东立足。”齐昆惊讶了下,说道:“每户五十斤?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户部可能支应得了?”林如海沉声道:“朝廷大政方针,糜费再多也在所不惜,户部方面,因为青海、西北等地有不少羊毛进贡,府库堆积如山,倒不用担心物资供应不足,此外,攻灭辽东女真之后,同样有大批貂裘闲置于府库之中,可以视情况发放给山东等地百姓。”值得一提的是,棉花此刻尚未引入中国,但贾珩已经派锦衣府卫通过海贸去寻找棉种。齐昆说道:“头三年,辽东开垦的局势,仍是艰难了一些。”“万事开头难。”林如海感慨了一句,说道:“不过等一切步入正轨,也就是一片平原坦途。”齐昆点了点头,并未再说其他。…………神京,宁国府,书房之中——贾珩与陈潇相对而坐,这会儿,丫鬟近得前来,奉送上一杯香茗,然后徐徐而退。贾珩端起茶盅,轻轻抿了一口,问道:“锦衣府那边儿怎么说,有没有提及江南士绅最近在忙什么?”“锦衣府那边儿的飞鸽传书说,郝家背后的是南省的那些宗室和国戚。”陈潇朗声道。贾珩闻听此言,那张刚毅、沉静的脸上,顿时涌动起阵阵冷冽之色,道:“彼等,对我不满已久。”江南的那些前朝国戚,肯定要寻机清理,否则等他将来更进一步之时,就可能联络了江南士绅,在江南之地燃起熊熊战火。陈潇低声说道:“你可听到最近,京中出现一股舆论风潮。”贾珩问道:“什么舆论风潮?”陈潇凝眸看向那蟒服青年,道:“有人说你重视墨家等杂学,而轻视儒学,实在是近小人而远君子。”贾珩点了点头,面上不由现出若有所思的神色,道:“这是已经出现学派纷争的苗头了。”随着他扛起科教兴国的大旗,那么势必会引起原有既得利益集团的仇视。这是儒墨两家的学派之争。当然,他前期更多是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新学门徒还未彻底成形之前,不宜直接与庞大的旧官僚集团直接发生冲突。而科学神教之立,同样是圣贤所言的格物致知之道。陈潇低声说道:“要不要先避一避,今岁恩科即行扩充其他科目,京中士林势必会再起纷争。”贾珩幽幽道:“或早或晚,都少不了这么一遭儿,大道之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陈潇问道:“那你接下来有何打算?”贾珩摆了摆手,目光咄咄而闪,说道:“静观其变,无需惊慌。”陈潇提醒说道:“只是你要及早做好心理准备,我担心南北士人皆口诛笔伐,蛊惑世人,使你在天下读书人眼中失分。”贾珩道:“让锦衣府和内卫的探事都机灵一些,我这次要看看,谁会借机生事。”陈潇点了点头,道:“我这就吩咐下去。”贾珩道:“你在府里等着,我这会儿就进宫。”旋即,起得身来,而是向着宫苑快步而去。…………:()红楼之挽天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