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你算强吏,可治地方,也可治军。”
“臣微末之才,不敢称强,只是既食君禄,唯忠心、竭力以报国恩。”
朱厚照对他的印象不错,毕竟有王守仁的推荐,初步印象还是蛮好的,真的见到了发现他也算是应对有措。
他从上面走了下来,说:“朕与你算是初次见面,甚至你是朕召见的第一个府衙通判,长期不在京,你对朕怕也是不了解,尽管也听说了些,但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仅是听说,有些还不一定准。”
“臣,聆听圣训。”
“谈不上什么圣训,只是朕作为皇帝的一番感想。朕这个皇帝,荫得是祖宗的江山。从洪武元年到现在,一百多年了吧?一百多年来,国势盛极而衰,但朕不愿当个守成君主。所以有些事,朕要做,有些人朕要得罪。你既然被人推荐入了这乾清宫,朕就要让你明白这一点,至少让你明白圣意是什么。
朕这个皇帝平生只做两件事,一是维护大明的国威,二是为天下百姓做主,许多官员和第一点没什么关系,但你不是,身为水师统领,仅一个强吏是不够的,你更要明白,你领的是明军,若是遇上海外诸夷,别人辱你,就是辱朕,这一点你务必谨记。”
伍文定先前也见过弘治皇帝,在他登科的时候。
相比较下来,他觉得正德皇帝的个性真是强烈,先帝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这样讲话。
“头可断、血可流,气节不能丢。臣以身许国,早已有了这个觉悟。”
“有就好。说完这点,朕再告诉你为什么朝廷要在此时筹建和扩大水师,最直接的原因,开海以后,大明出去的船队无算,上面的丝绸、茶叶、瓷器都是外夷眼中分外值钱的宝贝,江湖上有句话,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在海上,也一样有一群亡命之徒,所以朝廷要有自己的水师,游弋于东南外海。
汉室不是有句话么,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朕现在说得还底气不足,不过总是奔着这个方向去的,如果将来海上有事,你伍文定就要让朕有说这句话的底气,话一出则天兵到,如此才叫天朝上国。”
伍文定忽然觉得心中有一股子豪情,
人人都说大明换了个了不得的皇帝,他这亲眼一见才知道传言不假。
“陛下所言,臣句句谨记。臣自小读圣人之书,为的就是报效君父,只要陛下有旨,就是刀山火海臣也去得!”
“行,你只要记得强军护民、抵御外夷,赏赐,朕还是舍得给的。”朱厚照又问:“你也说说吧,你有什么要求?”
“要求……臣不敢隐瞒陛下,王伯安给了臣一封书信,倒是谈了些建议。”
朱厚照心想,王守仁是想帮一帮他,否则直接由自己讲就好了。
臣子之间的这种事,他不去管得太多。
“你说。”
“主要是三点,一是购置战船,二是大练军威,三是多配火器。”
“扎扎实实,练得是硬功夫。”
“不错,臣也以为,有硬功夫傍身,海匪海寇必不敢犯我天朝之威。”
“但这三点都得你想办法使力,至于银子,朝廷会拨下去的。”
“是,微臣明白。”
常州通判是六品官,升任水师统领,之后为五品。
这个职位的品级,朱厚照会慢慢的提上来,本身也可以用作对伍文定的激励,忽然间给他一个三品的职位也没必要,本来就那么几条船。
另外还有一件事,
王鏊在京入阁之后,浙闽总督这个职务相当于就空了出来了。
不过朱厚照几番思索后,也觉得其实‘浙闽总督’已经实现了它的历史价值,应当可以退出了。
总督一职本就是为了应对特别的事件而设立的权力极大的官职,现在浙江、福建都已恢复正常,也没什么战事,所以并不需要一个总督来统管两省的军政民事。
现在浙江巡抚是王琼、福建巡抚已由丰熙接任,这都是他较为信任的官员。
伍文定走后,朱厚照自己待了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