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时候,确实会遇到杜松涛那种又强又妙又放肆的人,但李峥能感觉到与他学力和视野的差距,在一起的时候不管说话多随意,难免都有一丝长辈的指教在里面。
可以说,实习的这段时间,李峥没少浸染知识,提高水平,却从未迸发过激情与灵感。
就连林逾静似乎也被一套工程框架困住了,像是一只被关了太久,懒得蹦跳的猫科动物。
黄二虽妙,但终究校园才是自己的归宿。
与归见风相互蹂躏过后,此时的李峥,已经迫不及待与那些天才对撞一番了。
距离上大学还有10个月。
无论成败,了却它。
……
如果说一院一部是司令部,那六院十七所就是冲锋营。
十七所的全称为中华航天动力研究所,研制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全部的液体航天发动机,yf-87这个编号已足够彰显它的功勋。
包括927准备采用的大型煤油发动机,同样是十七所几年前的杰作。
值得一提的是,赵振华正是十七所的前前任所长。
也正是因为有了过往的赫赫功勋,他才有权威,有能力,有勇气为黄二撑腰。
眼前,对于这次的折戟,无论系统内外,多数人都没有埋怨十七所的意思。
其一,十七所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功劳摆在这里,他们做得已经够多,够快的了。
其二,面对黄二的失利,他们从未推卸过任何责任,始终都像工蚁一样不辞辛苦,透支自身攻克难关。
这次的团队崩溃,绝非是因为他们的意志力不足,恰恰是太足了,足到远远高过身体承受能力。
其三,黄二立项之初便饱受诟病,大型氢氧发动机的确是最高端的航天选择,但同样也是最奢侈、最复杂、最困难的选择。
一部分人认为,十七所已经超常发挥了他们的水平,但奈何国力与技术水平就是如此,这样的结果本是正常的。
古往今来,常胜将军是有的,但无敌之师从不存在。
十七所已经做到了他们能做到的一切。
今天的折戟,只因他们被迫攻向了一座注定在今天无法攻破的城池。
他们拼命地挥舞技术的长剑,冲上材料的云梯,堆砌着尸体展开一次又一次的冲锋。
但终究差了一步。
这部分人并不准备指责仅剩的残兵。
他们只想问,是谁下的令。
但这终究,只是外人的看法罢了。
当李峥踏进十七所大门的那一刻,他整个人都为之一振。
同事们行色匆匆,剑拔弩张,精神状态远比一院还要来劲。
没一个人有迟疑或者颓丧的表情,好像依然处在研制攻坚阶段,什么都没有发生。
也许这就是冲锋营的士兵。
从不会自我同情,也不会诟病命令。
此时此刻。
十七所,仍未止步。
在这铁血的氛围下,李峥瞬间就来劲了。
在四层的洽谈室,李峥找到了林逾静……
她正在趴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