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活这样一个战士每天消耗的粮食如果用煮粥来赈济老百姓,至少可以让十个人活命。”
“所以主力部队必须压缩到四千人,省下更多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说到这儿,李浩又想到了什么。
眉头拧了一下,继续命令道:“不仅主力部队要压缩,地方干部也要减掉至少三分之一。”
“还有我们庞大的后勤机关,都要精简,多出来的干部战士全部进山开垦荒地,种植耐旱的红薯,保证自己能做到自给自足,不给部队和根据地老百姓增加负担。”
“对,就这么办!”
“这一次反扫荡,地方部队和地方干部也损失不小,我们就不招新的干部了。”
“县与县,区与区,镇与镇之间互相借调。同一个岗位,能一个人做的事绝不安排两个人。”
“把多余的干部全部精简下来,要么加入部队,要么复员成为老百姓,减轻根据地压力。”
“我计算了一下,整个根据地都按照规定精简干部的话,根据地至少能减掉两千个全脱产干部。”
“把养活他们的粮食赈济老百姓,至少可以让一万人活命。”
李浩的命令虽然有道理,但在洪林峰看来,太牵强了。
团长怎么就这么肯定春耕前不会下雨?他怎么知道大干旱还要持续下去,最后演变成大旱灾?
但有一句话参谋长觉得是正确的:有备无患,防患于未然。
根据地确实好几个月没下雨了,这种情况下,干旱演变成大旱灾并不是不可能。
如果将来真的发生了,而守备团又有准备,到时候得压力肯定会小很多。
还有一点,趁着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伤亡惨重的时候控制兵力,精简人员,的确比部队扩编以后再减人要好操作一下,战士们和地方干部也更容易接受,牵扯到的人也更少。
想到这儿,洪林峰决定支持团长。
“我同意把主力部队压缩到四千人,兵在精而不在多,虽然人少了,但只要我们训练的好,战斗力并不比七千人差。”
李浩点头回答:“说的不错,兵在精而不在多,我决定就把这场行动的名字定为精兵简政。”
浑源境内,距离守备团一营防线不到两公里的镇子就是日军进攻守备团的前哨基地。
从昨天开始,就有日军押送大批作战物资进入镇外的据点。
今天白天,又有一百多辆满载物资的大车进入据点,几个小时后,大车空车离开据点,押送物资的五百多小鬼子并没有走,留在据点保护刚刚送到的物资弹药。
一公里外的一片小树林里,守备团团长李浩,一营长何军,半蹲在林子边缘,举着望远镜观察据点。
何军作为地头蛇,很清楚对面小鬼子的实力,一边观察一边介绍道:“团长,加今天进据点的小鬼子,据点驻军已经超过一千五百人,其中一千人是小鬼子,剩下的人是他们刚组建的伪军,前身是晋绥军俘虏,一个投降小鬼子的副营长担任团长,还在镇子里竖了招兵牌子,一边给小鬼子卖命,一边扩充部队。”
“一千多人,不多不少,正好可以一口吞下去!”李浩一脸严肃分析道。
然后就盯着何军两眼放光命令道:“我决定拿这里的日伪军下手,给后续小鬼子一个下马威,让他们不敢进攻我们守备团。”
“何营长,把你手中可以集结的部队全部集结起来,我们今天晚上行动,但一定要注意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