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一,奉天殿广场。今日是朔望朝,京城中四品以上的官员全都要参加。朱由检身穿衮龙袍,百官觐见,山呼万岁。通常来说,这种形式的朝会的意义更像是聚会,而非议事,君臣行礼之后,皇帝说点客套话,大概意思就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建设美好大明,然后内阁首辅代表百官回应些客套话,表一表忠心,也就差不多了。如果有重大事,或者要紧事,当场拿出来说一说,也是可以的。可是,今日的朝会却有所不同。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接下来即将发生的事。在众人的注视着,陈名夏正了正衣襟,缓缓出列。“启禀陛下,臣翰林修撰陈名夏,代表国子监一百二十名贡生,奏上!”魏藻德看了他一眼,又看了看龙椅上的崇祯皇帝,然后默默把头低下。六部尚书脸色各不相同,却都没有阻拦。范景文和魏藻德的心态差不多,你们爱闹就闹去,我不管,我也不掺和。其余诸位则是假装不知情,因为有些话需要从年轻人嘴里说出来,效果更好一些。朱由检早有准备,淡淡一笑,说道:“陈翰林,你可是朕钦点的探花郎,有什么话,直接说吧!”陈名夏躬身道:“臣谏言,陛下近年来虽励精图治,意图重振大明之威,然则国之大计,在于安民。近月以来,边疆战事频起,虽彰显陛下恢复河山之志,但兵连祸结,国库渐空,百姓疲于奔命,实乃国家之殇。”“我大明当前之要务,非在于开疆拓土,而在于固本培元。连年征战,不仅消耗了大量国力,更使得民间怨声载道,田地荒芜,粮食减产,百姓生活困苦。”“臣代表国子监一百二十名贡生,恳请陛下以天下苍生为念,召回前线兵马,停止无谓之战,转而致力于农业发展,减轻赋税,鼓励农耕,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库得以充盈。如此,方能真正实现国泰民安,大明方能长治久安。”奉天殿广场上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等着崇祯皇帝做出回应。今日之事,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崇祯皇帝妥协,下旨召回兵马,转而发展民生。要么就是陈名夏当场挨一顿廷杖,被打个半死后,再扔到午门之外。如果是前者,陈名夏就赢了,从今以后,就是青年学子之首。而如果是后者,那就……赢的更彻底了!大明的读书人向来以直谏为荣,如果挨了廷杖,那便是莫大的荣耀,此后在朝廷的地位蹭蹭往上涨,不夸张地说,入阁只是时间问题。朱由检脸上的笑意渐渐消失,缓缓开口:“朕出兵讨伐建奴,正是为了大明长治久安。建奴屡犯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朕若不出兵讨伐,何以安民心?何以保社稷?”“卿家口口声声为民做主,当建奴大军屠杀我大明百姓之时,卿家为何不去跟建奴说,让他们收起好战之心,回关外种地去?朕身为一国之君,岂能坐视百姓受难而不闻不问?”陈名夏闻言,再次躬身行礼,说道:“陛下所言甚是,然建奴已经撤兵,天下本该安稳。今日之战,乃是陛下发起,而非建奴。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我朝对外作战,若师出无名,必将难以服众,且劳民伤财,更是让百姓苦不堪言。”“臣再次奉劝陛下,收回前线兵马,转而致力于农业发展,减轻百姓负担,鼓励农耕,方能使国库得以充盈,使百姓得以休养。”“臣附议!”“臣附议!”陈名夏说完,立刻有十几名年轻官员站出来,表示附议。这些人的官职都不算高,却都是青年才俊,都是大明朝将来的中流砥柱。魏藻德还是低着头,仿佛老僧入定,又仿佛千年王八,一动不动。朱由检见状,便问道:“魏卿家乃百官之首,这件事你怎么看?”魏藻德眼见躲不过,只好出列,躬身说道:“老臣以为,陈翰林所言确有其理,我朝连年战乱,百姓亟需休养生息,以恢复元气。”朱由检闻言,眉头微挑,反问道:“既然如此,那就是说朕有错了?”魏藻德赶忙说道:“陛下为保大明江山社稷,征讨建奴,乃是出于国家大义,何来过错之说?只是……战事频繁,确实对民生造成了极大影响,此乃不争之事实。”朱由检心中暗道,这老狐狸,倒是两边都不得罪。他想了想,又说道:“依卿家之见,朕究竟该不该撤兵呢?”魏藻德心中快速盘算着,然后说道:“臣以为,撤与不撤,需视具体情况而定。若边疆稳定,建奴无再犯之意,适时召回部分兵马,以减轻国家负担,专注民生,自是上策。但若边疆局势仍不稳定,建奴蠢蠢欲动,则仍需保持警惕,不可轻易撤兵。”没想到,陈名夏听不下去了,说道:“魏首辅所言,下官不敢认同,百姓们早已苦不堪言,如何能支撑重兵出征?倘若陛下坚持发起战争,只怕百姓们活不下去,全都投奔李自成去了,到那时候,悔之晚矣!”魏藻德也不乐意了,本来就没打算蹚你们的浑水,怎么还指责起我来了?“启奏陛下,兵马之时属兵部管辖,老臣不敢做主!”兵部尚书方岳贡气得翻白眼,心说怎么突然把自己卷进来了?无奈之下,他只得出列,说道:“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行军打仗最重要的是粮草,此乃户部管辖范畴,陛下不如听一听倪尚书的看法。”倪元璐这个气啊,这里是奉天殿,不是菜市场,烫手山芋不要乱丢!可是,气氛都烘托到这了,躲也没用,只能硬着头皮出列。“如今国库充盈,足以支撑大军消耗。”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如此说来,户部支持开战?”倪元璐讪讪道:“臣只负责后勤粮草,至于前线行军打仗,还需要兵部做主!”朱由检转而看向方岳贡,投去询问的眼神。方岳贡只好说道:“兵部早已将章程递交内阁……”:()大明:我崇祯绝不上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