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沚国国主亲自率领文武百官拜行大帝神像,大晋内各州百姓信奉柳教者也都跪拜神像,还有虺山地域内的卢家族地,哪怕卢氏退隐朝堂,可卢氏弟子仍旧遍布天下,他们的信仰是最为纯正的信仰。
还有曾经的羽国四地百姓,如今的大晋西十二州之地百姓多为信仰柳教,祭拜者众多,西南边的燕国也有大半百姓祭拜南华大帝,至于金国也有少许百姓在偷偷祭拜。
无数香火神力汇聚于虺山,天幕金霞万丈,连绵不尽的金色云海翻腾,神域在云海之中若隐若现,仿佛天上神国,虺山附近的百姓无不激动万分,原来天上神国是真的存在的!
曌屹立于神域之上,身合神域吞纳无数信仰之力,同时神域之景在外界看来越来越凝实,变得不再是那么虚幻了。
神域内霞光万道,天幕轰隆隆作响在上升,云海翻腾如大浪,宫殿颤抖,天女甲士无不惊慌,曌的身影出现在了神域下方,他化作一团金云拖起神域,一点点将神域升天。
是真的在升天,把一直隐藏在虺山里的神域升高到了离天千丈高的地方,再往上就是九重天罡风层了。
如今的高度,已经是在大气云层之上,哪怕不用神法遮掩凡人也不可能看到。
曌身上汇聚的万千神力让他以身合神国,这方神域就是他的天地法相,这方神域就是他的神域。
神域之外,云海翻腾,升起东南西北四方天门,曌开口宣道:“五仙家听令,着白仙众镇守南方天门,着黄仙众镇守西方天门,着胡仙众镇守北方天门,着柳仙众镇守东方天门,着灰仙众镇守神域大地。”
当即神域中便有五仙众各自显化成形,恭敬道:“五仙谨尊大帝法旨!”
如今的五仙门里可不是三两只的样子,虺山众多小妖资质有限,自觉大限来时也修炼不到渡劫即便修炼到了渡劫的法力,也九死一生凶险万分。既然如此,那它们还不如寻个安稳的小神当,既可人前显圣威风,又有香火可以长寿修炼。
五仙门中都已经有了至少各自百位仙家,而且还有其他种类的妖物也归属到了这五仙门之下,如灰仙不仅仅是鼠类妖,还有兔、狗之流的妖物。如胡仙门中还有着猫妖、狸妖等。
胡黄白柳灰五大仙门逐渐指的不完全是黄狐蛇猬鼠这五种仙家了。
曌如今成就天品后,神力更多的妙用都被它一一开发出来,用香火神力的清灵之气硬生生拖起了神域神国。
神域里已经有方圆千里之大,而在外看来却只是百里之大,以曌的境界还能在上境界前将神域扩大三两倍大,到时候就真的如同一方神国,或者说,可以称之为一方天庭了。
曌有这个野心,白沚有这个想法,但是两个又都不说,却能往同一处使力。
曌是神体,而非妖体,只有妖类在凝聚天地法相时会以先祖之象作为法相,人族修士的法相就千奇百怪,有以灵宝为形的,还有以山河为形的,更奇怪的还有以自然之力如风雷水火等,所以曌的伪法相凝聚于神域,白沚也并不奇怪。
随着曌突破天品,一众柳教弟子中修行出马弟子的法力们也将会有实力的显著提升,如果修炼契合且修行到家后就是请来中境界黄品的神力也都不足为奇。
说到柳教,三位大祭司中,一位是白景行,修炼天地元气,第二位是那普济观的辰和,第三位想来就要在出马弟子中寻找了。
如今的柳教,修行者不下百位,但还没有一位能踏入中境界的,毕竟他们还是根基太浅,只能靠和宗门一样代代积累传承才能逐渐提升。
至于妖府众妖对于神君就显得越发敬畏了,在他们眼中神君越来越像一个神,和他们妖的距离也越来越远,畏惧逐渐大过尊敬。
那么,和曌相反,唱白脸的帝君就更得群妖尊敬,虺山妖府内的群妖一个个心思都更加谨慎小心。
大晋百神因为圣皇的突破个个欢喜不已,哪怕圣皇的实力更强了,就算没有突破前仍旧可以拿捏他们,如今也没更糟糕了,反倒是圣皇突破会给他们带来许多好处。
比如,神位的晋升,大晋更广阔的香火气运,都是他们所渴望的。
但是南华大帝的突破对他们而言可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毕竟相当于顶头上司下面又多了一个束缚他们的二把手,天品神灵可不是地品那般好对付的。大晋内也有天品神灵,但以前都是隐世不出的,如居山山神这般知道的人都少得可怜。
如今南华大帝作为一品神灵,还如此强势,诸神不得不发愁。但也有结交附庸者,也有在圣皇和南华大帝两者间左右逢源者。
嬴稷敕封人王后不久,便昭告天下,将大晋三十六州统归四大省,设四省总长官布政使司,转运使、太仆寺、百神宫等一应职位。
四省分管东南西北各九州,分别为上南省、上北省、上西省、上东省。而卢家弟子便被传旨升为上南省布政使司,掌管一省九州民政大权。
自然,民间官职设立后,就会敕封神灵,四省总神灵怎么也要是三品神灵吧?只要他们敕封之后,得受香火数十年晋升地品那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嬴稷敕封了四位神官,再唤作城隍神已经有些不合适了,于是便改名为东君、北君、西君、南君四神,庇护四省三十六州。
北山神君敕封的是长明山神,西州神君敕封的是镜州城隍,东土神君敕封的是原来祁南州城隍徐达,白沚认识的故人。而南水神君倒是让白沚更意外,敕封的是赤水之神。
哪怕各州之内都需要祭拜圣皇、土地、各县、府、州城隍,但是九州百姓加起来这般庞大的信众哪怕一丝香火也都极为恐怖。
大晋在开始养精蓄锐,整顿内外,此时此刻的大晋气势如虹,如日中天,临南州大洲各小国无不谨小慎微,生怕成为大晋成为第四大国后第一个试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