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商业航天产业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从陆地到海洋,从遥感卫星到通信星座,中国商业航天的版图正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多只商业航天概念股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也颇为抢眼,引起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将深入分析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现状、政策支持、市场规模以及上市公司的积极布局,探讨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一、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今年以来,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取得了显着的成果。5月29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的天启星座25星—28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这一成功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谷神星一号作为我国最早启动高密度发射交付的民营火箭,已经成为商业航天领域的明星产品。国家航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已经有9型商业航天火箭可提供发射服务,多家商业企业发起的百颗量级遥感星座正在稳步建设。下游的应用门槛大大降低,新兴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二、持续获得政策支持商业航天是指在市场化原则下,通过商业化方式运作参与航天事业发展,探索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市场化、商业化新机制。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获得了政策的持续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重点推进未来空间等六大方向产业发展的目标。北京市印发的《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则明确提出了在关键技术攻关、产业集聚发展和国际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的目标。上海、广东等多地也提出了布局商业航天产业的规划。三、市场规模巨大,前景广阔根据艾媒咨询数据,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在2024年将突破23万亿元。泰伯智库发布的《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研究报告》称,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8万亿元。东方财富证券研报认为,在申请了低轨星座和通信频段后,对应国家的运营商一共有14年的时间完成星座建设。届时中国将拥有超过40的近地轨道卫星。中国星网产业化正式开始,值得关注。四、上市公司积极布局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在互动平台披露了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布局。航天发展表示,公司已布局商业航天产业,成功完成22颗天目一号掩星的研制生产及发射。超捷股份表示,公司在商业航天火箭业务主要方向为火箭箭体结构件制造,目前铆接产线已经建成并开始投入生产。斯瑞新材表示,公司根据商业航天需求,已启动建设“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材料、零件、组件产业化项目”。综上所述,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多家上市公司积极布局,抢占市场先机。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技术瓶颈、资金压力等挑战。因此,政府和企业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国际合作,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投资者也应关注行业动态,理性投资,分享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红利。:()2024年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