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绶扶起她,“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言子清重重地点了点头。
牢门缓缓关闭,将言子清的身影隔绝在黑暗之中。
朝堂之上,一派肃杀之气。
御史舒征站在朝堂中央,目光如炬,声音洪亮,“言扬欺主年幼,事上不敬,藐视君父!更甚者,竟买卖战马,卖国通敌,此等罪行,当诛九族!”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无人敢私语。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哗然。不少大臣窃窃私语,交头接耳。
“九族?”
崔绶,这位德高望重的太傅,缓缓从人群中走出,面色凝重地看着舒征,“舒御史,慎言!你可算清楚这九族可是包含了陛下!”
舒征被崔绶的话惊得脸色一变,连忙跪下,额头触地,“陛下,臣失言,请陛下降罪。”
崔绶并未就此罢休,他深鞠一躬,手持笏板,“今日老臣不是替永安伯求情,只替自己的学生讨一个公道!言子清忠君爱国,为朝廷征战沙场,却遭此诬陷,天理何在?若陛下不能明察秋毫,还以清白,那老臣便辞去这太傅之位!”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再次陷入一片寂静。大臣们面面相觑,谁都知道崔绶的脾性——他一生刚正不阿,言出必行。如今为了言子清竟然愿意辞官,可见是决意和舒征对抗到底。
一个尖锐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崔公是要上书致仕,逼官家就范吗!?”说话的是一位年轻气盛的大臣,他瞪着眼睛看着崔绶,语气中充满了不满和挑衅。
崔绶没有理会他,只是抬头看向高高在上的幼帝,他少年老成,脸色阴沉。
既如此,唯有最后一条路,崔绶突然转身,猛地撞向一旁的铜柱。
“砰!”的一声巨响,崔绶的身体重重地倒在了地上,鲜血从他的嘴角流出,染红了朝服。
“崔公!”一声惊呼,大臣们纷纷上前查看崔绶的伤势。然而,一切都已经来不及。
幼帝的脸色变得苍白无比,他看着倒在地上的崔绶,心中闪过一丝动摇,但很快他扬起头颅痛下杀意。
朝堂之上,崔绶的自尽以死明志,如同一道惊雷,震动了整个京城。
言子清眼神空洞,苍白憔悴的脸上毫无生气。
审判官走进牢房,手中拿着厚厚的卷宗,脸上带着一丝不屑和冷漠。他走到言子清面前,将卷宗重重地摔在桌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言子清,你真是死不足惜,不,你死了也换回崔太傅的性命!”审判官的声音冰冷而尖锐,像是一把刀,用力地刺入言子清的心脏,“你还有什么可说的,这罪你是认还是不认?”
言子清抬起头望着审判官,嘴角勾起一抹苦笑。她缓缓开口,沙哑无力,“以下犯上,不敬君王,牵连先师,因我而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言子清罄竹难书,罪同丘山。”
审判官冷笑一声,嘲讽道,“言子清,你以为你的认罪就能平息这场风波吗?你太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