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乘风将他在现代博物馆里看到的那些,在大楚适用的农具都同那位工匠说了一遍。虽然有些印象都已经模糊了,但他们两经过几个月不断的尝试,还真做出了两样好用的新农具。
这两样农具的图纸,和宁乘风之前做出来的脚踩式脱粒机的图纸一起,被推广到了大楚各地。
因为这三样农具还有之前的肥田法,现在屯田司在农耕屯田之事上,已经很有了。屯田司的屯田策令,各地方莫敢不从。
--
因为气候差异,京里的红薯收获时,湘江府和顾家军驻地那里的第二茬红薯都快成熟了。
顾家军驻地种的第一茬红薯成熟后,留了一小半自己吃,剩余的全部卖给周边的几个府城了。
顾家军刚开始种红薯时,大楚边境其余几个驻地的守军将领,都以为顾行之这是在给自己儿婿兜底呢。等顾家军用红薯卖了银子,补贴了将士们,红薯的好处也宣扬开后,那些将领才知道,人家顾行之这哪里是兜底呀!这分明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呀!
听说顾家军不止这第一茬红薯,连还长在地里的第二茬红薯都卖出去了。红薯的产量太惊人了,附近那些府城的知府们生怕落到后头,都争着抢着加价订购顾家军的第二茬红薯。
顾家军吃到甜头后,用红薯藤扩种了几十亩田地的红薯。据说已经靠卖红薯挣的银子,给军中添了一批上等武器了。
这个消息传出来后,其余地方的驻军们羡慕得眼睛都红了,这红薯怎么就没让他们第一批种呢?!
同顾家军那边的情况有些不一样,湘江府城的第一茬红薯种出来后,湘江知府没有将种薯卖给周遭的府城,而是将它们全部发放给了辖区的百姓。
这也是宁乘风给湘江知府的建议。
红薯刚出来,价格还比较昂贵,宁乘风想着等产量上来后,由市场调解,所以也没有出手干预。
湘江知府将第一茬红薯卖出去,固然能赚一些钱,但并不能将利益最大化。
将红薯发放给辖区的百姓,让百姓们去种。不仅能让湘江府的粮食产量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提升,让地方田税收入大幅增加,让辖区百姓家家户户有余粮,还能让周边府城的百姓也能更快地得到种薯。
毕竟将第一茬的红薯卖给其余府城后,各地方知府还得再培育扩种一次,再将薯种分发给自己辖区的百姓。
但扩种不仅需要人手来操作,还需要足够的田地。各地官府还有许多旁的事务,这些红薯若在官府手上,自然不如分到百姓手上扩种得多。
现在将第一茬的红薯直接发放给湘江百姓,既能节省种薯在路上运输的时间,也能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些薯种,用少量的种薯种出更多的红薯。
府城内比较近的地方,还可以直接发放红薯藤给百姓种。但其余府城要用湘江府的红薯藤育苗,就不太实际了。
宁家村离府城也有些远,这次分到到的都是红薯。
其中宁家分到了二十斤,宁乘风与家里常有书信往来,宁家人都熟知红薯种植的方法。这二十斤红薯,宁成福和宁老汉用长出来的薯藤扩种了好几次,现在已种满了一亩地了,按宁乘风的说法,这一亩地应当能收获两三千斤的红薯。
这两千多斤红薯交一成的田税,再交四十斤给官府,抵扣当初领取种薯的费用。剩余的,便都归宁家所有了。
如果其余分到薯种的人家,也能做到这个程度,那这一批红薯的产量便非常可观了。
再过一个多月,湘江府的第二茬红薯也能收获了。
湘江知府采纳了宁乘风的建议,心里对这一茬红薯的产量也十分期待。临到红薯快要收获的这两月,他还时不时去百姓地里巡视一番。看到地里长得郁郁葱葱的红薯藤,他心里十分畅快。
他隐隐有些预感,他们湘江府的百姓将会是红薯的第一批受益人。等他们这批红薯收获了,能卖到其余各个府城,百姓们今年不仅不会饿肚子了,还能赚些钱。
或许不光是百姓,他自己也能受益。
--
前几日湘江府和顾家军驻地的奏疏就已经递到靖元帝那里了,这次屯田司的红薯收获后,更印证了红薯的高产。
红薯收获后的第二日,靖元帝便给宁乘风升了官,他现在已经是正五品的屯田郎中了。
不仅是宁乘风,屯田司还有好几人一起升了官,其中崔主事便升了屯田员外郎。其余没能升官的人,这次也获得了朝廷的赏赐。虽然钱不多,但也是一份荣誉。
屯田司的官吏们,这下是真的扬眉吐气了。
原先工部另几个清司的同僚还笑话他们,说他们明明是在京中为官,却一个个都像个农夫似的,隔三差五的下田干活,把自己折腾得比府里的下人还要“朴实”了。
现在屯田司的人要么升了官,要么得了赏银,一个个出去时背都挺得更直了。那些同僚们心里酸溜溜的,也没心思笑话他们了。
屯田司的官吏们心里都清楚,大家能有今日,屯田司能有现在这地位,全都是宁乘风的功劳。
是宁乘风来了屯田司,屯田司才有了改变的。大家心里感念宁乘风,对他更加言听计从了。
宁乘风说要将他们外放到地方上去做田官,历练几年再回来,大家都没有意见。
要知道,绝大多数京官都是不愿意被外放的,京里的七品芝麻官,甚至比地方上的六品官更加吃香。
但宁乘风将这些人外放也是深思熟虑过的。
今年有他亲自把关指导,不仅是红薯,屯田司种的其余农作物的产量也比去年要高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