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问了一句,这宁乘风便拿了一大堆话来堵他,邱高心里十分恼火。但让国库拨粮这个话茬他也不敢接,只得略过这个话题了。
邱高憋着一腔怒火,又将宁乘风那奏疏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最后才义正言辞道:“员外郎行事是否太过冒进了?推广新粮种牵涉甚广,不是件小事儿,本官认为还当谨慎行事,徐徐图之。员外郎步子迈得如此大,一来便要大楚境内每座府城都种上这‘红薯’,万一这粮种有问题,这后果你可承担得起?”
“民生多艰,百姓们耕种不易。若这‘红薯’出了岔子,让他们辛辛苦苦,却白忙活一场,员外郎你于心何忍?”
“农户们就靠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过活,若是红薯挤占了其他粮食作物的地方,却又没有达到该有的收成,那些农户们便只能挨饿了。员外郎也是农家出身,理当谅解农户们,多为他们考虑考虑呀!”
邱高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宁乘风简直气笑了。
邱高的这番话的用意十分明显了——只要宁乘风依着他的慢慢来,那就用不到那么多田地了,他便可以继续占用屯田司的公田为自己牟利。
不过是舍不得那五百亩田罢了,亏他能说得如此冠冕堂皇。
宁乘风心里不齿,面上却不露声色,他对着邱高一拱手,正色道:“邱大人如此为百姓着想,下官钦佩不已。不过红薯之事,下官已经反复试验过了,还请邱大人放心。”
“而且下官在陛下面前承诺过,要在屯田司做出一番成绩,如今既然研究出了新粮种,自然得禀明陛下。如果陛下觉得下官这计划不妥,自会驳回下官的奏疏。”
邱高没有直接贪污受贿,但他占据屯田司的公田,已经影响到屯田的发展了。屯田司那些官吏,从前若有田地供他们研究,他们也不至于对耕种之事一窍不通。
像殷子晋这样愿意下田研究农耕之事的肯定不只他一个,但这些人在邱高手底下即便想办点实事也是有心无力。连地都没有,怎么钻研农作物的选择、土地的养护、虫害的治理方式……
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制定合适的屯田之策?
屯田屯粮充盈国库对于大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不仅仅关系到时下的民生问题,更起到了防患未然的作用。只有国家有积蓄,百姓有余粮,在面对自然灾害或者外部的战争时,他们才有抵抗之力。
在宁乘风看来,屯田司就是为了这些而存在的。
邱高为了一己私利,废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部门,宁乘风心里厌烦他,前面还耐着性子掩饰了一下,后头这几句话已经带了些怒气了。
邱高见他软硬不吃,心里不虞,但也拿他没办法。最后冷笑一声,让他退下了。
后头殷子晋也被叫过去训了一顿。殷子晋只任他说,半句也不反驳,但也不肯撤回奏疏。他这闷葫芦的架势,也把邱高气得不轻。
这下他们屯田司是彻底得罪这位侍郎大人了,殷子晋十分忧心,宁乘风却没太在意。
当初他下地种田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的,翰林院那边还有人写了诗嘲讽他。如今看来,这委屈他也没白受。
如今朝中上上下下都知道宁乘风的“新粮种”种出来了,他现在递奏疏,即便那邱高对他再如何不满,也不能从中作祟,拦下他的奏疏。
--
宁乘风预料得没错,他那奏疏最后还是顺利送到靖元帝手上了。
因为自家小夫郎每次进宫回来都连吃带拿的,宁乘风对靖元帝的敬畏之心不由自主地少了许多。他被召见后,从容淡定地叙述了自己的想法和规划。
红薯早就被呈到靖元帝面前了,宁乘风将红薯和其他粮食作物的优劣之处仔细同靖元帝说了一遍。
听到红薯的产量时,靖元帝也有些诧异。他知道宁乘风种出了新粮食,但确实没想到这新粮食的产量竟然如此之高。
推广种植红薯的好处不必宁乘风多说,靖元帝心里也有数了。宁乘风的计划尚算周全,靖元帝自然没有反对的道理。
皇帝这边点头后,事情便好办了。宁乘风以为他的红薯推广大计接下来便能顺风顺水地进行下去了。没想到他这边刚松一口气,红薯地那边又出了岔子。
屯田司日常6
宁乘风面圣后没几日,他培育出新粮种,靖元帝要嘉赏他的消息便在朝中传遍了。
翰林院的人作为天子近臣,消息十分灵通。刘文锦和叶丛听到风声后,连忙同宁乘风说了。
“陛下已经召见中书舍人,命他起草诏令,给你论功行赏了,现在翰林院的人都知道这事儿了。”刘文锦对着宁乘风道。
叶丛兴高采烈,与有荣焉:“同咱们一起进翰林院那几个人,从前总在背后挤兑你。没想到你即便去了工部屯田司,也比他们厉害。我看他们今日脸色十分难看,想来以后再不敢嘲讽你了。”
刘文锦摇了摇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几人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不会因为宁兄这次立了功便幡然醒悟。那个徐思齐在府学时便同宁兄过不去,有他在中间搬弄是非,那些人怕是很难安分下来。”
翰林院那几人的行径宁乘风已经习惯了,并未放在心上。那些宵小之辈奈何不了他,也只能在背后嚼嚼舌根子,宁乘风一向懒得搭理他们。
倒是靖元帝要给他论功行赏这事儿,让宁乘风有些诧异。
那日靖元帝虽然应允了他的“红薯推广计划”,但言语之间对他的态度却不冷不热的,看不出有多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