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功绩,朝堂若不奖励,岂不寒了官吏的心!寒了天下学子的心!”
“老匹夫休得胡言,本官何时说过不奖励!只是凭此想封爵,没门!”
……
朝堂上吵闹了许久,最后皇上拍案而定:“晒盐法和插秧法两功同赏,赏黄金千两,良田千亩。另官升三阶为从五品。”
因为前有封爵提议,皇上还差点同意,这回不提封爵,只赏田与黄金,再升官阶。
百官到觉得满意了,特别是刚刚吵得最凶的那几个御史,都觉得是自己的功劳,才没让朝堂多一个七品县令的子爵!
李大人满脸遗憾,一再叹息。心中却乐开了花,他就知道,若直接开口替沈明觉求这么高的赏赐,肯定有人不同意。
可若是直接求封爵,开到最高价,朝廷百官不同意,一番讨价还价,皇上再为示公正,只要不封爵位,赏多少黄金与田产,百官也会同意!
秦王和户部尚书这才后知后觉地看了李大人一眼,见他还在哪感叹‘可惜,可惜我大周少了一位有能力的子爵啊!’
两人心中都暗暗道了一句“老狐狸!”这才是真正的老狐狸啊!
明明自己就要致仕了,却在致仕前助力完成晒盐法推广,又以一己之力舌战御史,替沈明觉讨来这么高的赏赐。
不光皇上念他年老还这么卖力,致仕时也会有封赏。就连盐使部年轻官员也会念他为下面人力争功劳。
远在新安的沈明觉知晓后,也会感激李大人的全力相助。待沈明觉身居要职时,这份大人情他就可以用在自家儿孙身上。
皇上封赏已经下,却有官员提议:“沈县令已经是从五品,大周还未有从五品的县令,皇上要不要将沈大人调回帝都?”
户部尚书制止:“皇上,沈大人仍在改良水稻,此时调回帝都,只怕不妥。
依臣之见,沈大人自赋任新安后,这政绩是一件接一件,许是这新安正适合沈大人经营。
帝都不缺从五品官,可岭南却缺啊!东莞郡的黄知府已经兢兢业业在岭南任了六年,不如调他到广州府任职,沈县令接任知府一职。”
有人反对:“沈县令就算有再大的功劳,也不过是个新科进士,这县令也就做了一年而已,能做好知府吗?”
眼见朝堂又吵了起来,皇上道:“此事朕自有主张,诸卿退朝!”
这一退朝,新安那个会制盐的七品沈县令,连升三阶,赏良田千亩黄金千两的消息,飞一样传遍整个帝都。
在翰林院的肖弘宣自然也听说了,他早就有心理准备,沈明觉会因为晒盐法的功绩获得奖赏。却没想到皇上会奖赏的这么丰厚!
千金、良田、官升三级!自己在翰林院修书四年,还是因为娶了李家女,才升为六品。
而沈明觉,丢到全大周最穷苦的县任了一年县令而已,竟然就升到从五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