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皇帝李乾顺,是个有作为的皇帝。在国内施行改革,统一集权。对外则联合纵横,借助外力,扩张土地。也是凭借着这种手腕,李乾顺为西夏增大了版图。但当前的形势,他有点看不懂了。驻守宋庭的西北军,不去剿灭梁山匪寇,而是防着他们。而这些梁山军匪寇也笑人,不去争夺大宋的土地,反而是侵略别国。金国人与辽国打,梁山匪寇也与辽国打。可气的是,金国也与梁山军打。这是什么混乱时代哦。到底鹿死谁手,只能看谁的马儿跑的快,谁的弓箭射的远?得到了王枢的回信。李乾顺便命令李良辅整兵。李良辅是李乾顺的最强武力。他手下有三万黑铁骑兵,勇猛无比。现在有机会出兵陕晋两地,他们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大好时机。西夏人的动向,已被宋江获知。宋江等人,虽然出身低微。但江湖里漂泊,他们早就明白情报的重要性。在汴梁,梁山军的秘密据点不下十处。不止皇宫内,就是皇城很多重要衙门,也有梁山军的眼线和卧底。宋江看着手里的情报,并不感到惊讶。兵分两路,是梁山军早已定好的扩张计划。他们在宋地起义,起先跟随的人很多。可慢慢的,人们发现,这伙人与宋庭的人没有两样。梁山军口号喊的响亮,但并不能掩盖他们流寇本质。只知道哄抢,却不知道经营建设。宋江知道在宋地失了民心。他们立马改变策略。转而向外扩张。这一路线的选择,为他们挣得了晋冀两地百姓的好感。百姓自愿参军,随着梁山军去讨伐西夏,讨伐大辽。梁山军的手段,几乎与潘小安的手段一致。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实在是因为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太眷恋故国。宋江与吴用等人商议之后,传令给关胜。让他勤加练兵,小心防御。时刻关注着西夏军的举动。对于西北上的风云,潘小安当然也在关注。西夏与大宋结盟的事情,潘小安也得到了情报。这消息对潘小安来说,是个十足的好消息。他要趁着几方乱斗的时机,去偷金国的老巢。潘小安不敢再等,也不能再等。守在这样一个狭小的地方,慢慢发展,确实能发展的极好。但是,百姓富足之后,战斗力就会削弱。吃的好,用的好,谁愿意当兵受苦?这从秋季招兵的名额上,就可以看的出。在不强制的情况下,新的招兵人数,只有区区三万。安国的人口确实在增加。可是这些小孩子想要长起来,总要有个一二十年。这么多年下去,安国会成为什么模样,潘小安实在不敢预测。所以,对外开战,反而是一个好的方法。只有不停的征服土地,才能增加新的血液。战略目标悄悄制定好以后,潘小安就开始了调兵命令。第一道命令,就是把王大福调回金州府。潘小安要亲自出征,金州府必须有个元老级人物坐镇。而王大福,无疑是最好的人选。王大福在新罗国也待的厌烦。天天听叽里呱啦的语言,让人头大。而海带汤和小泡菜,吃的他肚子疼。最最主要的,他很想自己的娘子。王大福接到潘小安的命令,一蹦老高。他叫来王小颖,“小颖,赶快收拾行李,咱们三日后就回金州府。”“真是太好了”王小颖高兴的喊道。她之所以来新罗,倒不是为了陪王大福。一是她好玩,觉得出国是件很有趣的事。一是她对自己的感情很迷茫。那一段时间,她有些叛逆。她觉得潘小安要是:()大宋小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