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孩两眼放光,要是能顿顿,不,哪怕是一天或者一月,能够吃上一顿白面馒头,他就心满意足。对于不切实际的东西,臭孩不敢抱有太大的幻想。潘小安吃了半块馒头,就不再吃。“老丈,多谢你们的盛情款待。前川,你拿五两银子给老人家。”老汉推辞不收。“老大爷,你收下吧。我们不会白吃你们饭菜的。这是我们的规矩。”老汉一家四口,看着潘小安离去,不由感叹:“咱们的好日子,真的要来了。”陈修文没有在地里。他在忙着带人整理仓库,清扫粮斗。官府收粮,用的粮斗是木斗。这木斗上宽下窄,呈倒梯形体。一斗可装十二斤左右的粮食。木斗之上,一面写着“官”字,一面写着“公平出入”四字。这是在告诉缴粮的百姓,这是官斗,公平公正,没有藏私。百姓来交粮时,只需把驮筐里的粮食,倒入斗中即可。陈修文在粮库门前,安置了五处收粮点。每个收粮点派了十个人。这十人中有一质检员。他负责粮食的质量检测。主要检测的有三项。一项是粮食的干湿度。粮食不晒干是不要的。一是压秤,二是不易储存。二项是粮食的净脏。在没有收割机,水泥路的古代,小麦里多有麦芒,杂草,还有蚯蚓粪便,泥沙等等。三项则是粮食的品质。是否是下脚料的孬粮,是否是沐过雨的霉粮,是否是有年头的陈粮。这些工作,都由质检员来判定。质检员连个吏都算不上,但他手里的权力可着实不小。这十人中,还有两个看斗员。所谓看斗员,一为喊斗,一为平斗。喊斗者,只喊两字。一为倒,一为停。百姓跟着喊斗员的命令,执行动作。喊斗员喊“倒”时,百姓就把筐里的麦子,向斗里倒。喊斗员喊“停”时,百姓才能停止向斗里倒粮。这时候,就轮到平斗员上场。他手里拿一把平尺,用力一刮粮食。高出斗的粮食,就会掉落在地上。这掉落的粮食,就不属于百姓,而属于官府。若是一刮,粮食没有到木斗边缘,则百姓还要继续倒。百姓最怕的就是这一关。每一次看见粮食掉在地上,他们的心都在滴血。在家里称的正好的粮食,来交时,就不够称。所以啊,农民都会多带一些粮来交,唯恐不够数,再来第二遍。再有二人,一人数斗,一人计数。数斗人员喊上几斗,计数人员便记上几斗,最后一加,就是百姓的交粮数量。再有一人开票。写一条,或者缴清,或者欠多少多少。再有二人装袋,再有二人运输。这些都是力气活,没有什么好说的。五月初,交粮正式开始。因为今年是交给潘小安。百姓都变得踊跃起来。天还微微亮,粮管还没有上岗,百姓已经排起长队。潘小安也早早起来。他带上莫前川,来到粮库。他看着早早到来的百姓,心里赞叹:“大宋百姓,真是善良啊。”潘小安来到收粮点,陈修文这时,也带着人过来。他们见到潘小安,慌忙便拜。潘小安向他们摆摆手,“快点开始工作。明日要早来些,莫要百姓等太久。”陈修文忙称是。他拿出三个斗,一斗为民用,一斗为商用,一斗为官用。陈修文命人把三个斗摆在案桌前。他站在斗旁,双手合十,对着潘小安一拜。“自古以来,种地纳粮,天经地义。官不多收,民不可欠。今有三斗,公平出入。交粮之前,先做勘验。”“上粮”陈修文一招手。两个粮库人员,挑着一槐筐小麦来到斗前。“这是今年官田收的小麦,我只取中等品质做样本。你们的小麦,要按照这个标准才可以。”“称重”陈修文继续下令。“倒”喊斗员喊道。“停”喊斗员喊道。平斗员尺子一刮,粮食不多不少,刚好与斗持平。竟然没有一粒小麦掉出来。这二人,着实有些水平。“木斗持平,满一斗。公平出入。”陈修文说了一句。便有人木斗里的小麦,倒进袋子里。这袋子是专门定制,袋子上面写有“官仓”二字。每十斗装一袋。装袋后,有缝制员,把袋子缝口。然后装车。每十袋装一车,然后入库。陈修文一连测了民,商,官三种木斗,出入并不大。民斗一斗,倒入官斗中,少一些。商斗一斗,倒入官斗中,多一些。这误差,百姓心知肚明。他们只求,平斗员少往下刮一些。这样演示完之后,百姓以为可以开始交粮了。没想到,陈修文却又开始了另一番操作。他从怀里掏出一卷白布。他把白布打开,读着上面的红字。“自古以来,种地纳粮,天经地义。农人艰辛,一粒难舍。自今以后,平斗平出。若有掉粮,尽归己有。”这些百姓,还在疑惑。“掉落的归你们,这是老规矩了,值当再念一遍吗?”有那聪明的,已经听出端倪。只是还不敢相信。他们就静观其变。“上铁斗”陈修文再次喊道。三名士兵,搬来三个薄皮铁斗。“这是新斗,名为公斗。以后纳粮,皆以此斗为准。”陈修文继续说道。百姓心里一颤,“这是要换大斗吗?怎么看,这铁皮斗,都要多装些粮食。”“验斗”陈修文命令。士兵先把粮食倒进木斗,然后把木斗里的粮食倒进铁斗。这铁斗里,竟然装的冒尖。“呀”百姓惊讶,“这铁斗原来是百姓用的小斗。”“小安大人令:百姓待我以真,我待百姓以诚。木斗易腐,铁斗难欺。白布红字,张榜公示,以此定归,只少不增。”这下百姓是真的听懂了。他们朝着东昌府方向跪拜,感谢潘小安为他们减赋。潘小安看的热泪盈眶,“多么善良纯朴的人啊。谁要敢欺负他们,必然是我的敌人。”陈修文亲自把白布红字挂在石柱上。“开始交粮喽”:()大宋小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