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安信里说的北方争战,就是指完颜阿骨打的征服之旅。他先在白头山附近,整合了整个女真部。阿骨打又和高立国建立关系。高立国君一直在背后支持他。完颜阿骨打亲自率领大军,走出黑水河。他们一路向西而去。第一战就攻克了黄龙。黄龙一战,契丹人的“顽强”抵抗极近儿戏。承平日久之下,契丹人这双放鹰遛狗的手,已经拿不起弯刀,拉不开弓箭。完颜部势如破竹,直取黄龙。这一战坚定了女真人的信心。原来强大的,一直奴役他们的契丹人,如此不堪一击。面对这样疲软的对手,他们还有什么好怕的,还有什么好畏惧的?完颜阿骨打带着女真人,策马呼啸。一个属于他们的时代,一个属于女真人的王朝,很快就会从马蹄声中得来。而此刻,中原王朝,一场大规模的水战马上就要到了他们对决的时刻。潘小安在三个月内,把一千艘船一只不少的送到了童贯的军营。童贯对着这些大船,再次举行了誓师大会。“自古胜败乃兵家常事。上次失败,只是为了这次更好的成功。而今,咱们船坚器利,兵强马壮,正是一雪前耻,报答君恩的时候。诸位将士听令:第一位登岛者,赏金千两,官升一级。第一位生擒宋江者,赏银万两,官升三级。有临阵退缩,恐敌畏战者,杀!擂鼓三声,鼓声过处,寒鸦惊飞。水泊梁山之上,也早已做了部署。这三个月来,他们也是厉兵秣马。为了应付官府的封控,朱贵花费巨资,买通了济州府都统张军。梁山上的米面,白盐和生铁等物资,皆是从张军所守防线中进入。此时的梁山泊拥有大小战船一千二百余艘。从船只的数量上,梁山众人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他们把船分做四队,船上装载着硫磺之物。水战要靠火攻,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为了以防万一,吴用还命金大坚在梁山上建了投石机。若是童贯有战船突破了梁山防线,他们就可以用投石机进行远程击打。排兵布阵方面,和第一次对阵童贯时差不多。还是阮氏兄弟正面对敌。张横张顺负责水底偷袭。童威童猛负责左右两翼。时间九月九。一场大战便这样展开。童贯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在给潘小安写的信里,特别交代他要保护好船底。为此,潘小安便让张铁匠他们做了一些钉塞。这些人在水下凿船,凿的在厉害,还能凿多大的孔洞出来呢?为了应付水下这些人,潘小安还给童贯他们送来一批鱼叉。这让童贯极为感动。“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童贯领兵以来,才知道花费如此巨大。有了潘小安提供的粮食和器械,他才得以轻松应对。童贯也不是凉薄之人,从个人角度上来讲。所以,他对潘小安心怀感激。童贯的这一次进攻,确实和第一次不一样。他们的船行驶的极为迅速。当他面对阮氏兄弟布下的火船时,便命手下士兵架起水龙进行浇灭。同时,他又派出小船,以湿草席覆盖,向这道火线猛攻。很快,童贯他们就冲破了第一道防线。张横张顺又故技重施。他们带上羊皮囊准备下水凿船,但这日天气晴朗,他们下水之后,水面之上会有漩涡。童贯手下士兵拿着鱼叉对着旋涡一插,就有一个梁山兵被杀。张横兄弟见死伤太重,只能唤回兄弟们,重新再想办法。童威童猛被分隔两处,他们在侧方位,很难对童贯主力进行有效打击。眼看童贯带领的宋兵冲破第二道防线。阮氏兄弟只能选择正面硬刚。两艘大船相撞,梁山上的船怎么会是潘小安造的船的对手。童贯看着敌方的船被撞破,高兴的哈哈大笑。“好啊,真是好船。”童贯命令鼓手继续擂鼓。“破敌就在今日,众军听令,奋勇杀敌。”童贯的命令被一句句传向远方。宋兵振奋,胜利的天平开始向童贯倾斜。宋江和吴用站在了望塔上,忧心忡忡。若果真被童贯冲到梁山上,今日之战怕是难有善终。“吴兄弟,你去传令武督头,鲁督头,让他们务必守住河岸,不许童贯军踏入半步。”吴用也心慌。他急匆匆去了。河岸之上,一排排巨大的投石车已经装备停当。只等河岸高台上的旗手挥旗,便可投放。黑旋风李逵腰后带着斧头,抱起石头格外有劲。对于厮杀,他从来没有怕过。他只怕打的不激烈,战斗起来不痛快。投石车在攻击城防时,还是极为有用的。只是这个投石车损耗大,准头低。很难形成大规模的有效攻击。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一轮石头投下来,除了砸出硕大的水花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大用。众人见此情景,无不暗暗焦急。这时,林冲带着一个人进来求见。“公明哥哥,凌振有重要的事情汇报。”宋江立马摆出一副和善面容。“原来是凌振兄弟啊。你有事尽管进来告诉我便是。何必搞得如此客套吗?”凌振脸一红。“公明哥哥,眼看童贯老贼便要攻上梁山。我有一计,可使老贼魂飞魄散。”宋江虽然一心想要招安。但他也知道,如果今日之战打不赢,自己只会成为阶下囚。想要被诏安,授予官职,想也不要想。只有打赢了这场仗,活捉了童贯。他们才有谈判的筹码。“凌振兄弟,你既然有良策,快快说来。”原来这凌振,以前在火炮营做过副手,只因被上峰诬陷吃了火炮银子,惨遭流放。晁盖打并州救宋江时,把他也一起救了出来。为感晁盖救命之恩,凌振自此归顺梁山。凌振在火炮上很有研究。他研制的火炮最多可以打到一千四百米远。并且火炮的威力极其强大,可以轻松炸毁一艘小船。宋江听完大喜。“凌振兄弟,现在你那里有多少门轰天炮?”凌振见他的意见,被宋江采纳。他十分激动:“公明哥哥,我这里有十门火炮可用。”:()大宋小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