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情于理,李长安除了进户部,都再也没有第二种可能。
翰林院大学士沈寒松,却是捻了捻胡须笑道,“我倒是觉得一开始将忠勇伯捧上高位并非上策。”
“不如进我翰林院,三年之后再入六部,方才稳固。”
这个建议说出来,就连同属户部的韩守正,都觉得异常合适。
邹伯勋想直接把李长安推进太和殿,不是说不可能,而是极有可能。
首先南方赈灾的功劳太大,就连被皇后娘娘拿捏的文昌碑,也平安度过,这份功劳怎么赏都撑得住。
再加上还有白鹿书院和户部从中发力,的确很有希望。
只是这样做的话,锋芒太盛了。
踏入太和殿,至少都是五品。
初授官位便是五品,整个大晋有这样的先例吗?
近三百年来都没听说过。
李长安真要是应了这个官位,必然会被人诟病。
他在京城的根基太浅了,很难站得住。
但要是按照沈寒松所言,先进翰林院沉淀三年。
那里是大晋官场最清贵之地,四院一监只能管六部,翰林院可不归书院掌控。
进入翰林院便是镀了金。
初授七品,三年后再授五品,这一步便极为踏实,谁都挑不出毛病。
其余镇抚使也都在点头。
这样的安排的确非常不错。
入翰林院,对他们的影响都不大。
反正李长安也不可能一辈子都待在那里。
先进翰林院养养性子,等出来之后,就能捡现成的了。
邹伯勋见状心头一急。
南方赈灾结束,就意味着另一件大事即将摆上台面。
虽然这件大事只是南方赈灾的延续,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影响比南方赈灾还要大。
对朝廷的冲击更是远超世人想象。
那就是李长安在一年前所说的新建一司。
接下来回京述职,李长安便要开始推动新司建立。
这种关键时候,李长安怎能去其他衙门?
这帮家伙还想在这时候截胡?
怎么可能!?
户部衙门,必然是也只能是他唯一的选择。
李长安哪里能不懂这些人心里想的什么?但还是不动声色,笑着抱拳感谢,
“诸位大人的好意,长安万分感激。”
“只是在下还未曾考虑这些,还得思索几日。”
“届时再请诸位大人帮忙,希望各位大人可不要嫌长安烦才好……”
喜欢逍遥小儒仙()逍遥小儒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