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拿到酒楼给客人吃也行,毕竟还是好的,”一个老太太白了一眼说话的年轻人。
“年轻人不要太贪心,要学会感恩,阿弥陀佛,”老大爷手上带着佛珠,轻声说道。
被有心人推动的事情,加上人推波助澜,一下就传得满城风雨。
可惜这些人没有考虑过康熙帝的想法,此事是胤禟求之,可也是康熙帝亲自同意的。
早朝上,一位年轻的御史站出来气愤填膺的启禀道:“微臣有事要奏!”
“恩准,”康熙帝冷漠的吐出这两个字。
“回皇上的话,臣偶闻端郡王为其未出生的嫡女请旨不嫁蒙古,此举实乃破坏满蒙联姻大计,不利于大清江山稳定……端郡王如此行事实在是不配为皇子,不能起到带头作用,”这位年轻的御史说得荡气回肠,慷慨激昂。
年老的官员也开始议论起来。
【说得有道理啊。】
【可不是吗?作为皇族怎么能这么自私?】
当然傻子不少,聪明人更是不少,一部分低着头数着地面上鞋子数量,一部分瞅着胤禟。
胤禟走出来只说了一句话,“既然张大人……都这么忧国忧民,那么你们的女儿就嫁到蒙古吧,本郡王会帮忙申请乡君、郡主给他们的!”
被点到名字的大臣们纷纷群起而攻之。
五花八门的话语总结起来就是,这怎么行?我们女儿宝贝,又不是皇室成员,此举有违天理。
胤禟不紧不慢的说:“前几朝不都是怎么做的吗?你们这些汉官平常不也说那朝怎么做怎么做好吗?”
小部分人灭火了。
胤禟又开口说,“既然你们说本郡王不爱大清,那你们来还争辩,怎么双标的这么严重,真以为大清只有你们能做官,换了别人不行吗!!!”
话到最后,胤禟后头注视着他们目光隐隐约约带着一抹杀意。
在座的又想起几年前,仿佛是冷阎王的胤禟,带着人各种抄家,关押官员。
不少人忌惮胤禟,想把他整下去,可惜郭络罗氏、乌拉那拉氏、康熙帝联合保护胤禟,让他们无从下手。
胤禟知道蹦跶出来这些人,多是些各派系的“傻子”,才能如此被利用。
想到这帮庸才屡教不改,胤禟表示还是揍得轻!
“对,你瞅你们还是做大清的官员吗?简直就是想做主子,皇阿玛都下圣旨了,”胤顿了一下,恍然大悟般喊道,“你们竟然想逼迫皇阿玛收回圣旨!哇塞,皇阿玛,他们要造反!!!”
康熙帝目光不冷不淡的瞅着那些人。
“臣等不干!”众大臣们纷纷跪在地上,表示他们有口无心,只是想就事论事,绝对是对康熙帝忠心耿耿,誓死效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