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好,王公公以后就在骊山养老,咱们走!”很快一群人就消失在了明德门下,只留下一阵尘埃和热辣的太阳!明德门再次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络绎不绝的商人百姓穿梭其间!只是回道国公府的长孙无忌见四下无人后再次拿起剪刀把那盆已经够小的盆栽剪的更小了!管家颤颤巍巍的站在门外等待着长孙无忌发号施令!他生是长孙家的人,死是长孙家的鬼,今天让老爷如此丢人,不管他的举动是出于好心,还是坏心,它都得有个结果!而赵括这边自始至终都没有能够跟上长孙无忌的脚步,看着消失在视野里的长孙无忌,想道歉认错都找不到人!最后厚着脸皮来到国公府,却被下人告知老爷拒绝见客!无奈的赵括只能失魂落魄的离开了国公府,看着满街的繁华却也扰不尽他内心的冰冷!而房玄龄自然也是收到今日城门下所发生的一切消息,听到最后长孙无忌被两个小辈摆了一道后,老房差点没乐出来!只是嘴里嘀咕道:“长孙无忌这个老阴货,也有走眼的一天啊,真是老天有眼,找了这么几次二郎的麻烦,这次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活该!”太极宫内,李二听着小李子的汇报,也是脸色古怪!他猜到房俊会来把王德接去骊山,因为房俊这厮虽然倔,但是还算是一个恩怨分明之人,王德是替他背锅,没道理这家伙不来!只是没想到这些人会这么巧凑到了一起去,更没想到的是两个乳臭未干的逆子会联合起来把他大唐的宰相给坑了一把!房俊那巴掌与其说是打在长孙无忌管家脸上,还不如说是直接抽在长孙无忌脸上!对于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文化人来说,这巴掌不下于捅他心窝子!如此戏剧性的一幕,李二都有点后悔没在现场了,要是能当面吃瓜的话,那感觉应该会更好吧!就是不知道他那个大舅子现在如何了,会不会因此而郁郁寡欢啊!自此李二敢肯定,长孙家和房家算是彻底撕破脸皮了,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而关于长孙无忌被房家二郎扫了面子的话也在以一种极快的速度在长安城里流传开来!但是碍于长孙无忌的官位,所有都只敢在没人的时候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根本不敢在公共场合讨论!而李二这边也收到了王珪的告老还乡的帖子,信中的王珪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是说身体日益欠安,想要辞官回乡颐养天年!但是谁都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为他冲锋陷阵后的决策而买单!李二看着王珪的辞职信也没有太多的感受,直接在上面写下了大大的准字!当他踏上太济公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就算这一次能够全身而退,我们雄图大略的李二陛下下一次也会找个借口让他步入吴秀贤的后尘!而王珪走后,国子监院长的之职就彻底空了出来!李二想了下,这个位置让谁去坐比较合适,那肯定要找一个德高望重,各方面条件都适合的人选才行!第一时间李二想到的是杜如晦,房某杜断支称的杜如晦去上任国子监院长之职是在适合不过了!但是李二的圣旨去到杜府之后确实没有得到李二想要的回应!小李子来报确实此时杜如晦早已卧病在床,甚至就连李二的命令也没办法起床迎接了!听到小李子的消息之后李二瞬间呆愣当场,杜如晦今年满打满算也才四十五岁!杜如晦乃是出身京兆杜氏,早年间还在隋朝之时,杜如晦入仕为滏阳县慰!武德元年,被李二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迁陕州总管府长史!那时候李二还只是一个马前卒,既不是长子,也不是最受宠的幼子,只能当个闲散王爷!要不是正逢李渊开疆拓土,李二还能征战沙场的话,估计现在唐朝国主早已非他了!后来在房玄龄成了秦王府的幕僚以后就为李二引荐了当时做长史的杜如晦!李世民受房玄龄的推荐之后招杜如晦为秦王府的幕僚,后迁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并以本官入文学馆,为十八学士之首!要说王珪和杜如晦比起来,唯一比杜如晦有优势的就是年龄,毕竟杜如晦太过年轻,而王珪已经是迟暮老人!德高望重更加偏向于年龄大的有学识之人!除了这些,李二不认为王珪学识上超过杜如晦多少!后来李二建立起了天策府,命杜如晦为从事郎中!武德九年,杜如晦暗中潜入秦王府,谋划宣武门之变,以功擢太子左庶子!那时候的杜如晦和房玄龄是何等的义气风大,简直可以说是当年的青年才俊,卢氏也是在哪个时候认识房玄龄的!后来玄武门之变成功,李二虽然背上千古骂名,但是最终还是坐上了那个万人之上的宝座!从此开启了历史上鼎鼎有名的贞观之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李二上位之后,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一众就跟着水涨船高!杜如晦从一个幕僚一下子被李二任命为兵部尚书,进封为蔡国公!后至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仍总监东宫兵马事,可想而知当时的杜如晦是有多得圣恩!杜如晦为相时,正是大唐建立初期,他和房玄龄共掌朝政,那时候长孙无忌还没有这么权势滔天,因为能人太多,年轻的杜如晦就不是他能随意拿捏的!那时候的大唐典章制度都是杜如晦和长孙无忌所定,就能知道那时候的两人是有多风光,称之为大唐两国柱也不为过!每次李二商议事情之时,房玄龄都会说:“非如晦不能决!”而杜如晦每次也很尊重房玄龄的决定,两人就像是知己一般,却又能相互互补,配合默契,同心辅佐李二,所以才被称之为房谋杜断!只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也就在前几年,杜如晦开始以身体不适渐渐远离朝政!:()大唐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