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牛二人启动古老穿越方法无果之后,生活又恢复到了往常的模样,唐小瑾林思思继续务农为生,牛总和果儿则继续过着二人世界,牛总攒下的家底足够二人度过余生,日子就这么平淡过着。
公元684年九月,扬州城的徐敬业举着恢复李唐的旗号开始反武。社会开始有些动荡了,神都洛阳内议论纷纷,一个茶馆里的老者在与茶友聚会,他对着一个青年男子说到,
“你听说了吗,扬州的徐敬业要举着恢复李唐政权为名反武。”
“刚听你说,这跟咱老百姓有什么关心呢,我不关心这个朝廷之事,我只关心我的生活,谁当皇帝都一样,我到什么时候都是老百姓,我只认钱,有钱才能生活。”,青年男子回答到。
扬州城内,繁华与宁静交织,仿佛一幅精致的画卷。然而,在这平静的表象之下,一股暗流正在悄然涌动。
在扬州城东的一座府邸内,几位官员围坐一堂,众人面色凝重。为首者,乃是被贬至此的徐敬业。他目光深邃,眉宇间透露出不屈的傲气。徐敬业开口说道,
“诸位,我虽遭贬谪,但心中那份对大唐的忠诚,岂能因一时之挫而消磨?如今武则天以吕后身份自居,干预朝政,破坏祖业,我等应该恢复李唐江山,不能让一个妇人为所欲为。”,徐敬业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声音穿透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扉。
听到了徐敬业的发言,众官员们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共鸣的光芒。他们之中,有因直言进谏而被贬的御史,有因得罪权贵而被排挤的刺史,更有因家族恩怨而被迫离职的将军,皆是一群仕途失意之人。
“如今,武氏专权,朝纲不振,我大唐危在旦夕。”,徐敬业又继续说道,“我们虽身处逆境,但必须有所作为,以正朝纲!”
徐敬业说完话以后,屋内众人一片沉寂,突然,一位年长的官员打破沉默,缓缓开口:“徐大人所言极是,但我们势单力薄,又能如何作为?”
徐敬业闻言,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抹狡黠:“我们虽弱,但可借势。扬州城富庶繁华,民众聚集,只要我们振臂一呼,必有响应者云集。”
夜色渐浓,扬州城的灯火逐渐熄灭。但是在徐敬业的府邸内,依然灯火通明,一场关乎大唐命运的密谋还在讨论中……
屋内烛光摇曳,映照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的脸庞。只见徐敬业手持一张地图,对众人详细讲解着扬州城的地理形势和兵力部署。
“扬州城四面环水,易守难攻。只要我们控制住城中的要害之处,便可确保万无一失。”
徐敬业指着地图给众人讲解,说话的言语之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自信,认为此事必成。
场下的一众官员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着徐敬业的讲解,不时的点头表示赞同。他们都认为,这场谋反不仅关乎个人的荣辱,更是关乎大唐未来的走势。
“此外,我们还需联络各地的有识义士,共同举事。”,一个老者发言到。
徐敬业停稳之后,又继续说道,“对,联系各地的有识之士,只有我们团结一心,必能推翻武氏的暴政。”
时间过的很快,此时夜色深沉,徐敬业反武的密谋仍在继续。
在听完徐敬业的计划后,众官员们都纷纷表态,愿意为这场谋反倾尽所有。他们心里也都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但是为了李唐江山,他们义无反顾。
随着时间的推移,徐敬业的密谋逐渐在扬州城内外传开。伴随着一张张布告的通知,城内百姓人人皆知,顿时,扬州城内风起云涌,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即将来临。
随着消息的公开,扬州城内的街头巷尾,人们都议论纷纷。他们谈论着徐敬业的忠勇和武氏的暴政,扬州城内的百姓们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不安。
城内一些看了布告的有识之士也都纷纷加入了徐敬业的行列,为他出谋划策,提供物资支持。这些人都认为这场谋反不仅是为了推翻武氏的暴政,更是为了拯救大唐于危难之中。
主事之人徐敬业也深知民心的重要性。期间,他亲自走访民间,倾听扬州城内百姓的呼声,他的这些亲民之举快速的赢得了扬州城百姓们的支持。
在徐敬业的带领下,扬州城内的反武势力迅速壮大。同时,他们又秘密联络各地的李唐忠臣义士,准备在适当的时机举事。
但是一直苦于师出无名,即便有徐敬业的一些言辞,但是有几位官员仍然感到心中不安。他们认为,要想让这场反武之事获得天下人的支持,必须得有一篇能够震撼人心的檄文。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小官员突然开口说道,
“吾闻骆宾王才华横溢,文思泉涌,若能得他相助,必能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檄文!”
“好,那这个事就交给你去办吧,马上去请骆宾王!”,徐敬业听到后说到。
骆宾王,这位以《咏鹅》闻名天下的初唐才子,虽然才华横溢,但是仕途坎坷,苦于无处施展自己的才华,而徐敬业的到来为他送来了橄榄枝,他也即将迎来一生中最高光的时刻。
提议的官员立即派遣使者官员,前往骆宾王的住处,恳请他出面撰文。
使者官员找到了骆宾王后,说明了来意,骆宾王欣然同意,骆宾王到达扬州之后,挥洒自如,笔下如有神助。
就这样,一篇名为《讨武曌檄》的天下第一檄文,在他的笔下横空出世。这篇檄文言辞犀利,气势磅礴,将武则天的罪行一一列举,同时号召天下英雄共赴国难,恢复李唐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