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看小说网

八点看小说网>天顺帝之主 > 第13章 女真董山(第1页)

第13章 女真董山(第1页)

董山,辽东女真族人,生于永乐十七年,即公元1419年,其出生地位于东北灰扒江(今吉林辉发河)上游的凤州(今梅河口市山城城北山城)。其父乃建州左卫右都督猛哥帖木儿。其母为猛哥帖木儿之偏妾,此女乃其父与明朝于开原交易时所购得之汉家女子。董山童年之际,正值建州女真最为孱弱之时,常遭蒙古鞑靼、兀良哈等部族之侵扰,其成长岁月乃是在不停迁徙与动乱中度过。永乐二十一年,即公元1423年,为避蒙古鞑靼部侵扰,其父建州左卫指挥使猛哥贴木儿,只得率女真族人离凤州而东迁,重归曾久居之阿木河流域,此乃彼时朝鲜辖下之会宁一带。盖因猛哥帖木儿自受明廷招安后,对明廷忠心耿耿,故而深得当时永乐皇帝之青睐,屡屡加官晋爵。宣德元年,即公元1426年,猛哥帖木儿获明宣宗朱瞻基敕封为建州左卫都督佥事。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再受进封为建州左卫右都督。未几,猛歌帖木儿携弟凡察、长子阿谷等族人,襄助辽东都指挥裴俊征伐“七姓野人之乱”。猛歌帖木儿之弟凡察、长子阿谷皆因是役负伤。“七姓野人”为图报复,于十月十九日,由杨木答兀纠集各处野人,计有八百余众,皆身披明甲而至猛哥帖木儿、凡察、阿谷、歹都等人家,一面纵火焚之,一面守株待兔。待至申时,大火将阿谷等人所居山寨之门焚毁,继而七姓野人攻破城墙,攻入城中,猛哥帖木儿、长子阿谷等族人男子尽遭屠戮,妇女亦皆被掳掠而去。此战过后,仅有猛歌帖木儿之弟凡察和部署老胡赤等族中要员成功突围,得以幸免,余者尽皆战死,妇女、儿童、敕书、印信等皆遭劫掠一空。彼时,猛歌帖木儿次子董山,年方十四五,亦沦为被抢掠之孩童。至此,建州左卫之女真人呈现出群龙无首、部族流散、统属缺失之态。事变发生后,率先向明廷告急的凡察,身为猛哥帖木儿之弟,肩负起了重振建州左卫之重任。宣德九年,即公元1434年,明廷派遣都指挥裴俊前往斡木河招安谕示,遭遇贼寇与之交战,然因敌我力量悬殊,凡察等人率领队伍前往增援,斩杀贼寇立下功劳,故而得以晋升。故而,战后,凡察获明廷擢升,由建州左卫都指挥佥事升任都督佥事。鉴于建州左卫旧印遭掠夺,明廷遂向凡察授予新印。同年四月,凡察为报兄长猛哥帖木儿等人之仇,上奏明廷请求发兵征讨杨木答兀及“七姓野人”。明廷无意为此发兵,但又不能置之不理,于是对杨木答兀施压,赦免其罪,责令将所掠夺的建州人马资财尽数追回,令其与凡察化解仇怨修好,如此方可永保太平。在明廷的威压之下,杨木答兀等只得将所掠夺的财物人畜交还建州左卫,董山与长兄阿谷的妻子等人一同被赎回。董山亦将原建州左卫旧印一并带回。然而年幼的董山深知此时自身力量微弱,尚无法统领建州左卫,仍需依附其叔凡察,遂未将带回旧印之事张扬。由此观之,董山虽年少,却极为聪慧,深知卫印之重要及自身所处之境,为其日后之崛起奠定了基石。随着岁月的推移,董山在建州左卫的地位愈发稳固,其威信也日渐树立,开始逐渐展露自身的才华。正统二年,即公元1437年十一月,董山虽未获任何官职,却仍以建州左都督猛哥帖木儿之子的身份入京朝贡,并向明廷奏报:“臣父遭七姓野人谋害,臣与叔都督凡察及百户高早化等五百余户,暗中逃往朝鲜之地,欲一同迁至辽东居住,唯恐被朝鲜国拘禁,恳请圣上怜悯。”明廷收到董山的上奏后,应允了董山率部众迁往辽东的请求,并责令朝鲜国王李陶,将董山、凡察等家送至毛怜卫。继而命毛怜卫都指挥同知郎卜儿罕,遣人护送入境,不得有所损伤。紧接着明廷“命原掌建州左卫事右都督猛哥帖木之子董山,承袭本卫指挥一职”。这意味着,此时董山的地位不仅在本部族得以稳固,亦得到了明廷的认可,能够凭借旧印掌管建州左卫事务,由此,在建州左卫出现了一卫二印的状况。凡察见董山入京朝贡并被授予本卫指挥使且言及旧印之事,心中甚为不安,便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春,正月入京朝贡,遂向明廷表明,尽管旧印已由董山带回,但新印乃朝廷所赐予,故欲留存。明廷在董山来朝时,本欲收回新印,而凡察如此言说,便又改变了主意,于是针对凡察及董山二人,“一卫二印,于法不合,责令尔等即刻协同处理事务,同时将旧印遣人送还,如此方可使事务归统,部属信服”。,!因建州左卫的卫印之争,明廷遂将应允的迁往辽东居住一事暂且搁置。而朝鲜为阻建州左卫迁徙,趁机打压李满住势力,致其难以于婆猪江一带存身,只得离开婆猪江徙至苏子河畔灶突山下。至此,董山与凡察侄叔二人才幡然醒悟,为摆脱朝鲜之束缚,以实现迁居辽东之计划,不得不舍弃这卫印之争,携手共商应对朝鲜之策。为麻痹朝鲜,他们改变策略,绝口不提迁徙之事,而屡屡向朝鲜表忠顺之意。与此同时,董山明确表示放弃向李满住所部求婚,转而向朝鲜求婚。“今董山,身为酋长后裔,率领部下挺身而出,入朝觐见,洗心革面,归顺朝廷。既求联姻,又欲宿卫,其诚意着实深厚。”“我父亲同时效力于明朝与朝鲜,我亦愿效仿父亲,接受任命。且我原本向满住求婚。如今深思,满住乃本国之贼,不宜联姻,故欲与本国之人成婚,永效忠诚。……若欲迎娶镜城吉州居民,可选富饶且有奴仆、姿色出众者为妻。若其妆奁未备,官府亦可代为筹备。”如此一来,朝鲜对董山、凡察已放弃迁徙辽东的想法更加深信不疑。朝鲜从四个方面剖析了他们无法迁徙的原因。“斡朵里居于境内,却早有迁徙之心。如今已获奏准,童山等地依旧安居乐业。其一,不能擅自迁徙。四镇屯兵驻守,以显威慑之威。此为其二,不能迁徙。酋长即便欲迁徙,属下众人皆不愿从,若弃属下而独迁,不过一介匹夫罢了。此为其三,不能迁徙。他们久居斡木河,自由耕牧,安心于此,骤然舍弃熟悉的田地,离家远迁,寄身草木之间,亦非人之常情所能忍。此为其四,不能迁徙。由此观之,当无疑虑其迁徙之事。”为了进一步缓和与朝鲜的关系,董山还请求朝鲜授职。朝鲜国王李裪起初不敢应允,因董山已受大明官职,恐遭明廷怪罪。然而董山数次恳切请求,且言道:“我父受命于明国与朝鲜,我亦愿循父之例受职。”至正统四年,即公元1439年二月,董山再次率众属下部将童所老加茂赴朝鲜朝贡之际,请求授予官职。朝鲜方始“以董山为嘉善雄武侍卫司上护军,以童所老加茂加威勇将放虎贲侍卫司护军”。至此,董山成功缓和了双方的紧张态势,亦使朝鲜方面松懈了戒备。恰在朝鲜认定董山、凡察绝无可能逃离斡木河一带之时。董山、凡察却精准地抓住时机。以“耕农打围”为借口,率领属下三百余户,摆脱了朝鲜的束缚,历经诸多波折,冲破重重阻碍,逃离了斡木河一带,最终抵达了苏子河畔。他本欲投靠李满住。岂料李满住对其突如其来之事全然不知,已然率众东迁。须臾之间,董山所部生活困窘。朝鲜国王李裪闻知董山、凡察率众逃离,与李满住会合,唯恐对己不利。遂向明廷上奏道:“凡察诱侄童山逃往建州,恐其与李满住共同生事,侵扰大明。”明廷为解此难题,便对朝鲜国王言道:“朕遣敕谕凡察等仍回镜城,守其父之境土,若其回返,王当释旧怨,宽以待之,仍命守边军民,勿使侵扰。”继而,明廷再度晓谕建州左卫都督凡察:“朝鲜国王与尔等皆为朝廷之臣,往昔因尔等迁徙无常之缘由,屡次晓谕李裪善待尔等,李裪皆谨遵朝命,不敢违逆。尔等既已奉敕居于境城,现今却无故擅自迁徙,致使李裪心生疑虑,此皆尔等之过。而今已一概不予追究,敕令下达,尔等即刻率领部属、人口、牲畜返回境城居住放牧,仍需与朝鲜永远和睦相处,切勿心怀小怨,动辄侵犯滋扰。朕已再次遣使敕谕李裪,令其依旧善待尔等。若尔等不愿返回境城,愿与李满住等同处,亦听凭自便,但不得故意挑起事端,侵犯相邻边境,以免获罪”。实际上,明廷起初是应允董山、凡察等迁至辽东与李满住同处一地的。然而,因朝鲜从中作梗,致使明廷改了主意。现今迁徙既已成为既定事实,明廷自然不会执意反对。故而,明廷采取了两手策略,一则安抚朝鲜;二则任由建州左卫自行抉择,回与不回皆可。董山、凡察接获明廷敕谕后,心中也算有了着落。毕竟如今好不容易摆脱了朝鲜的桎梏,获得了独立自主,自是不会再回其境。然而,当董山率部抵达苏子河畔之后,所面临的最大困境,不单单是粮食问题,更有一些部众不断从朝鲜出逃。为解决温饱之难,他们只得向彼时的辽东总兵曹义寻求援助。曹义未敢擅自决断,遂上奏朝廷。朝廷为助其渡过难关,命辽东总兵官曹义,将董山等部众安置于三土河及婆猪江迤西冬古河两界之间,与李满住一同居住,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董山部若粮食匮乏,可如实上报带回的男女口数于总兵镇守官,以获粮食接济,使董山等逃难的女真族得以安定。如此,不仅再度彰显了朝廷对建州左卫移居辽东的支持立场,而且还积极协助其解决生活难题。由此使建州女真诸部,汇聚于一地,重新走向联合,实力亦逐渐强大。正统六年,即公元1441年,春,正月,董山遣其部属塔察儿等入京朝贡,乞请擢升。明廷为安董山之心,遂应其所求,同年升建州左卫指挥使董山为右都督佥事。待董山等人于辽东站稳阵脚后,即开始向朝鲜复仇,责令朝鲜将滞留于朝鲜的一百七十余户建州左卫的女真人遣归辽东,否则将伺机劫掠朝鲜。朝鲜国王李裪,得悉消息后,不得不向明廷呈上奏章,阐明这170余户滞留的缘由。在明廷的威压之下,董山不敢贸然以武力索回这170户建州女真。待建州左卫在辽东安定下来之后,内部的矛盾再度凸显。此时的董山已至22岁,且获明廷擢升为右都督佥事,其政治地位与叔父凡察等同,“一卫二印”,由谁执掌建州左卫,这一问题再度公开化。明廷为化解卫印之争,责令辽东总兵官曹义出面斡旋,然而二人各执一词,争执不休,遂一同前往开原,虽经曹义“反复晓谕朝廷律法制度,凡察,交出了新印,却意欲入朝申诉。为妥善处理此问题,曹义援引永乐年间海西女真都指挥恼纳、塔失叔侄争印之旧例,“欲设建州右卫以安凡察之心,消弭争衅,以靖边地”。明廷纳曹义之建言,不再收回新旧二印,遂于正统七年,即公元1442年二月,分建州左卫,新设建州右卫,擢升都督佥事董山为都督同知掌左卫事,统领旧部;擢升都督佥事凡察为都督同知掌右卫事,掌管新印。“特谴敕谕尔处大小头目人民,听从所愿分属,自今宜严饬下,毋相侵害,以保尔禄位,延及子孙”。由此形成了建州三卫。由于建州右卫的设立,不仅缓解了建州女真内部的矛盾,同时也与明廷建立了更加友好的关系,使建州女真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每年都有大量的建州女真人入明京朝贡,并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农业生产也有了较快的发展,经济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董山利用旧山城的基础重新修筑了佛阿拉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之变”发生,明正统皇帝朱祁镇被杀,紫荆关大捷后,瓦剌太师也先,实力大减。为了恢复势力,瓦刺也先不断率兵抄掠辽东,对建州女真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本部女真族人的生存,董山联合叔父凡察和岳父李满住,三部发兵5000抄掠辽东,辽东为之困敝。当时,明廷南方叛逆和陕西流民之乱爆发,对此,新任蓟州镇总兵官,兼管辽东之地的赵辅,也无可奈何,便采取关闭开原城东及广宁马市贸易的手段,以示惩罚。天顺元年,赵辅巡抚辽东,董山见瓦剌也先,势力已衰落,考虑到以自己的力量并不能抵抗明廷,况且当时的天顺帝也并未追究他们附合瓦剌也先,抄掠辽东之罪,于天顺元年,公元1450年,一月,再受招抚。这样建州女真再一次进入了和平发展的阶段,一直延续到天顺二年,公元1451年二月在这一年二月,由于建州右卫指挥使凡察已死,建州卫指挥使李满住年迈,建州三卫的三大首领,唯有建州左卫指挥使董山,年富力强,且复有谋略,建州左卫指挥使董山,遂暗中兼管三卫,实现了实际上的建州女真之一统。掌三卫兵权后,董山势力大增,有女真骑兵2万,部众5万多人。势力大涨的建州女真首领董山,开始不满足于现状,想要做大做强,于天顺二年,公元1451年,3月底,再次发精锐骑兵5000,侵略辽东,对此,蓟州镇总兵兼管辽东之地的赵辅,早已经有所察觉,并暗中做了准备和应对之策,天顺两年,公元1451年,四月初一,蓟州镇总兵赵辅,领大军5万,兵分三路,在辽东女真完颜部的暗中配合下,主动进攻佛阿拉城的建州女真董山部。此时,董山控制下的整个建州女真三卫,有三卫大军骑兵2万,5万明军pk2万女真大军,第一次辽东大战,于天顺两年,四月初一,正式打响……此战,战局如何呢?面对5万强大明军的主动进攻,建州女真首领董山,将会如何应对呢?此战之中,女真完颜部又有何作为呢?此战和武当派八代子弟冲虚所说的“无耻淫贼”又有何关系呢?请继续观看……:()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