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对他并不信任,只从史书上来看,就可以知道孔融慰问太史之母,其实并非真正欣赏太史慈,仅仅只是把太史慈当成了一件工具,用来体现自己的礼贤下士。
否则,完全解释不了孔融既然如此欣赏太史慈的义举,可为何太史慈杀入都昌,求孔融给兵两千,愿为孔融破黄巾之围。
孔融的反应却坚决不予,不但是信不过太史慈的能力,也信不过太史慈这个人。
他对太史慈的欣赏和器重,是不值两千郡兵的。
可太史慈却没有气馁,依旧留在孔融身边寻找机会,如果只是为了报恩,以太史慈的脾气,这实在是说不过去的。
再结合后来太史慈去了刘繇处,刘繇依旧轻视于他,可太史慈依旧不离不弃。
只能说太史慈在辽东的几年里,他是真的有思考,姑且不论对错,他确实总结出了一个心得经验,那就是非名士不足以成事。
可在这个时空里,太史慈只是受到了来自孔融的打击,他都没来得及南下投奔刘繇,就得到了刘备的邀请。
同时,在刘备这里,他还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一展所长。
刘备甚至还以自己的嫡子刘封相托付,对他委以教授弓马的重任。
虽然弓马比不上经学,但这弓马老师也是正儿八经的老师啊。
太史慈的心境再一次的生了变化,他只觉得能得刘备看中征辟,实是他太史慈此生最大的幸运。
虽然嘴上不说,可太史慈在心里早已经暗暗誓,愿为刘备父子效死。
张辽又和太史慈不一样,他是边郡人,虽然和太史慈、徐晃一样重情重义,但他的骨子里却多了边郡武人的轻剽和多疑。
这也是他虽对吕布不满,却始终离不开吕布的主要原因。
因为他更信不过其他诸侯。
现在遇上了刘备和关羽,刘封对他又很是敬重,张辽则对现在的生活相当满意,颇有些跃跃欲试,再立新功的想法。
徐晃这是介于太史慈和张辽之间,他的生性最为稳重,河东郡也是介于边郡和内郡之间的存在。
他对现在也很满意,但并不像张辽那般积极的想要立功。
于是,帐中沉默片刻之后,张辽第一个跳出来请战。
“少主,辽只求两千精骑,可全覆来援之敌。”
张辽起身朝着刘封单膝下拜,双手抱拳道:“若有闪失,辽愿受军法。”
刘封起身将张辽扶起,赞许道:“张将军敢战之心,封已尽知,请将军先归入席中。”
随后,刘封却是说道:“这股敌人相当狡猾,其从颍阴出城之后,并没有直接前往颍阳,而是绕道了南方的汾丘,然后从此处再转向北方,靠着颍水一路向北,准备从南门进入颍阳。”
不得不说,何峦的军事才能真的不错。
他如果直接从大道直冲颍阳,那真的是来给徐州军送功勋的了。
可他现在这么一绕道,路程虽然多了一天半,可安全性却是大大增加了。
尤其是最后这段最危险的路程,他全程靠着颍水行军,等于有一面不需要设防,在面对骑兵绝对优势的徐州军,这无疑是一大妙招。
众所周知,人类所组成的军队,自诞生起就特别害怕被前后夹击。
如此一来,更加有利的是,颍阳的军如果出击接应这支部队,也只需要担心一个方向的危险了。
刘封看了看太史慈和徐晃,却现这两人并不打算说话,也没有请缨的意思,只想着听从自己的命令。
至于潘璋,他倒是不着急。
眼下大营中的军中的步卒基本都是他的部曲,要是骑兵的事,他想上也上不了。
要是步兵的事,那舍他其谁?
“我有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