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说几个四川方言词汇的词义与来源。有些方言词汇,看着字简单,但为何有特殊的词义,相信很多人不得而知,所以了解一下方言词汇的来源,其实也挺有意思。一、纵纵,即皱的意思。“皱”,普通话音,zou,四川方言中,发音zong,同“纵”音。没想到元明时期杂剧、小说中普遍使用“纵”表示“皱”的意思。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不要,倒好了他。眉头一纵,计上心来。”元·乔吉《小娃琵琶》:“指甲纤柔,眉儿轻纵,和相思曲未终。”《清平山堂话本·错认尸》:“﹝高氏﹞当时沉吟了半晌,眉头一纵,计上心来:只除害了这蛮子,方才免得人知。”《水浒传》第二回:王四只管叫苦,寻思道:“银子不打紧,这封回书却怎生好!正不知被甚人拿去了?”眉头一纵,计上心来,自道:“若回去庄上,说脱了回书,大郎必然焦躁,定是赶我出去。不如只说不曾有回书,那里查照。”其实今天的四川方言,“皱”发音zong,并不是因为也使用“纵”表示“皱”,而是蜀语的一个发音规律的传承。这个规律叫:亩押东钟阴声韵字“亩”押东钟部,在宋代四川诗人诗韵中也有出现:“亩”字是流摄明母字,现代四川话中,普遮存在着流摄部分字读为鼻韵尾的现象,如“某”、“茂”、“亩”、“谋”、“贸”等字,在几乎整个川渝地区方言中韵母都为ong(即东钟的韵母),仅声调不同。二、游子本义:鸟媒,即捉鸟人用来诱捕同类鸟的活鸟。游也作囮é、?you。《文选·潘岳〈射雉赋〉》:“恐吾游之晏起,虑原禽之罕至。”徐爰注:“游,雉媒名。江淮间谓之游,游者,言可与游也。”《说文》:“囮,译也。从?化。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名曰囮。”《广韵·平声·尤韵》:“囮,鸟媒。?,上同。”唐·段公路《北户录一·孔雀》:“愚按:《说文》曰:‘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曰?。’《字林》音由,今猎师有?也。”元·杨维桢《雉子斑》:“网罗一相失,误为囮所危。”清·桂馥《说文解字义证》:“?,通作游……云南人犹呼游子。”四川方言谓制造假象为找游子(来当演员),托儿即诱人上当的人叫游子。上世纪90年代街头的象棋残局骗局,游子是骗局完成不可忽视的角色。“托儿”一词传入四川方言后,一般没有儿尾,就说“托”;或者加上定语,说酒托、房托等。一些年龄稍大的人,仍习惯说“游子”。三、??,普通话音zhài,四川方言发音zài。词义:用针线把衣物上附加的布料、纽扣等缝上。《金瓶梅》四十一回:“两匹大红官段,一顶青段?的金八吉祥帽儿。”又六十七回:“一溜?五道金三川纽扣儿。”凉州贤孝《小男子出门》:马上拴了盘银缰绳,?绒褥子搭了整一根。又《王婆骂鸡》:找着我的芦花鸡,翎毛拔给你?毽子。订书机出现之后,四川方言谓之“?书机”,把书、纸张订上的动作也谓“?”。四、仄仄,普通话音zè,四川方言发音zê2,同川话“折”音。因“仄”是古入声字,遵从西南官话成渝片发阳平调的规律。《说文》:“仄,侧倾也。”凉州方言谓侧卧为仄棱子睡。凉州贤孝《寡妇种田》:仄棱子睡下,垫的是胯子肋巴。四川方言谓侧卧为“仄起睡”,也说“侧起睡”,又说“棱起睡”。小时候那个叫〔熊启端〕的驻店客人被店小二称呼〔能起瑞〕(棱起睡)的故事,还记得不?五、折四川方言发音,zê2,把一个容器里的东西倒到另一个容器里。《金瓶梅》六十八回:因拿起钟儿来,说:“爹,这酒寒些。”从新折了,另换上暖酒。《红楼梦》六十三回:“黛玉只管说话,将酒全折在潄盂内了。”又九十一回:“宝蟾把脸红着,并不答言,只管把果子折在一个碟子里,端着就走。”日常生活中,常用到“折”字:如酒倒多了喝不完,折回酒瓶里。或者宴席之后,很多酒只剩下不多点了,就尽量都折到少数几个酒瓶里方便收拾。或者餐后,也常把一些只剩下少量的菜,折到其他盘子里。:()那些即将消失的四川方言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