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丢一道防线,尼米茨对陆军的表现也真当是无语了。沉默许久之后他问道:“陆军第三道、第四道防线在哪里?”史密斯摇摇头:“没有了,第二道防线后,巴西东海岸平原带将会逐渐变宽,防守起来很吃力,陆军目前正试图依托塞古鲁港布防,但我有种直觉,他们在这里也挡不住德国人。”尼米茨苦笑:“就这么看着德国人打到萨尔瓦多去?”史密斯唯有一声叹息。打到萨尔瓦多去是不可能的,德军就那么点兵力,离里约越远,他们离自己的后勤补给基地就越远,越容易被切断后路,相反美军的后勤线就越短,防御强度和兵力密度将会进一步提高。另外不容忽视的是,随着德军进一步向前推进,德国空军掩护前出的距离将进一步拉长,而美国陆航的距离将持续缩短:在第一道防线时,德国飞机只需要飞400多公里,而美军要飞多公里;第二道防线时,德国飞机需要飞500多公里,而美国陆航需要飞不到700公里;如果推进到塞古鲁港,那完全就反过来了,德国飞机需要飞多公里,而美军只需飞400公里。本来陆航飞机就比德国人多,再缩短距离的话,同一时间点里完全可纠集起4倍甚至5倍的飞机来。“我不打算再向前进攻了,部队将依托美军留下的物资、装备和防线做好固守准备。”绍肯解释道,“再往前推进明显超越了我军能力,现在美国海军虎视眈眈,随时有可能切断这条狭窄、冗长而又脆弱的进攻路线,我们应坚守到国内主力舰队和增援部队赶来再行进攻。”7月26日,绍肯集群开始了固守部署:第7装甲师主力扼守里约热内卢及周边地区,确保本方基地和大本营安全;飞行堡垒装甲师主力(欠一个装甲掷弹兵团)扼守在里约东北部约200公里处的坎普斯——这里地势开阔,又有南帕拉伊巴河依仗,有较大回旋余地;508重装甲营配合一个装甲掷弹兵团扼守扼守维多利亚附近区域,作为第二道防线;509重装甲营配合第7海军陆战旅(锡兰旅)扼守利尼亚里斯和多西河防线,作为第一道防线;海军第8陆战旅(印度旅)扼守弗洛里亚诺波利斯;海军第5陆战旅(百慕大旅)从乌拉圭前出至美洲共和国境内,扼守阿雷格里港。海军第6陆战旅(马岛旅)继续驻守布宜诺斯艾利斯,为整个集群后卫。巴西最大的城市圣保罗市及其港口桑托斯,绍肯只安排了第7装甲掷弹兵团和第42反坦克营(属第7装甲师),不过将2个巴西师都安排在这里,里约还另有一个巴西师。波尔不解地问道:“长官,圣保罗市是巴西最大的城市,您为什么只安排这么点兵力(不到5000人),虽然有2个巴西师辅助,但只怕美军一登陆,他们就会落荒而逃。”“我故意这么安排的。”绍肯笑道,“我军兵力有限,必须集中在刀刃上,你仔细看看地图,圣保罗有什么特点?”波尔等人再仔细琢磨地图,终于明白了绍肯的用意:圣保罗是被群山围绕的城市,三面丘陵一面海,虽然与美洲共和国在陆地上接壤,但道路通行条件很差,顺着东北走向两道丘陵之间有一片条状盆地,一端连着圣保罗市,一端连着里约,越往圣保罗州,这个盆地越宽,越往里约州,盆地越窄。“表面上看,敌军在圣保罗州登陆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割裂我军前后两部(美洲共和国境内余巴西境内)的联系,但圣保罗州交通条件并不理想,我从来没尝试用陆路维持这么漫长的补给线。假设敌军在桑托斯甚至圣保罗登陆,我军可依托这个盆地撤退,然后让第7装甲师接应并构筑起防线来。美国人来也好,不来也好,我都不需要打赢他,我只要坚持到增援舰队抵达就可以了——对我们而言,不过就是5周时间!”当天深夜,巴顿和罗斯福率领登船完毕的战斗群离开萨尔瓦多向南部开进。连续丢失两道防线让巴顿极为恼火,虽然这是克拉克安排的部署,与他无关,但他依然视为第五集团军的奇耻大辱:德军登陆里约被击溃了一个师,连续推进之下差不多又被击溃了一个师,仗还没打,两个师就不见了踪影(虽然大部分人员还在),但完全丢掉了精气神。他让参谋长麦克米伦少将在萨尔瓦多重新整编他们,试图恢复元气,然后又给防守赛古鲁港的陆军第6步兵师下达了死命令:“死守塞古鲁港防线,不得后退半步!必须战至最后一人一枪!”他自己则和罗斯福少将一起,带着第五集团军突击群——由第一步兵师2个团步兵团,第一骑兵师中的3个装甲营和3个炮兵营组成,准备执行登陆登陆。当然,人员全部是从这两师中抽调的,但装备尤其是重装备全部系从其他各师抽调而来。巴顿这样抽调当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他认为目前美国陆军各师尤其是装甲师编制不够合理,他看不上,他希望按自己的愿望进行重组——参联会显然不会接受他的想法,他就只好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搭建起一个他心目中认为合格的兵力配备装甲师来。,!这个突击群的编制如果让绍肯来看,一定会惊呼起来:一个装甲团、一个炮兵团加两个步兵团(美帝步兵团大都是配装甲车的,接近于德国装甲掷弹团)再搭配其他专业营——这不就是活脱脱的德国装甲师1944型编制?虽然美国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装甲力量制造大国,但美国人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绝不是世界第一装甲强国,在编组装甲师时是向德国取的经,但又加了美国独特的改良——这一改良就把原来的优点给改坏了。美军最早编成装甲师称为1942型装甲师,以巴顿所在的第二装甲师为典型,下设装甲旅和步兵团,前者拥有9个坦克营(6000余人),后者拥有3个装甲步兵营(2000余人),如果套用德国标准就会发现美国的装甲旅比2个德国装甲团还大,而其步兵团实力又比德国装甲掷弹兵团弱,等于在一个装甲师里硬塞进去2个坦克团却只有一个不满员的步兵团,编制看着威风,实则臃肿无比——在广袤战场上没有步兵配合的装甲团活脱脱是靶子。后来美军汲取教训,改进了坦克营编制,拟定了1943型编制,称为轻装甲师,拥有3个装甲营、3个装甲步兵营和3个装甲炮兵营(每营编制数量均比1942型编制要大),全师1万余人,如果套用德国标准,是一个标准的三三制装甲师——1个装甲团+1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虽然比不过德国的1943型或1944型编制,但还算是能正常运作的装甲师。偏偏美国人要别出心裁搞战斗群,一个1943型装甲师组成3个战斗群,每个战斗群包括1个装甲营、1个步兵营和1个炮兵营,全师组建3个战斗群,称a战斗群、b战斗群、r战斗群(后备),表面上看这个战斗群似乎很给力,有坦克有步兵还有炮兵,单独对上任何一个德国团都有一战之力,问题德军作战序列中团不是战役单元,师才是标准的战役执行单元。任何一个德国装甲师撞上一个美军团级战斗群都是毫无悬念的碾压,两个也是,可如果三个战斗群齐上,还单列后备战斗群干什么?随着党卫军编组的1944型部队在苏德战场上露脸,部分美国将领感到了深刻的危机:先不说德军1944型部队中装备的有点,单单这个实力,已完全碾压美国装甲师。更重要的是,巴顿认为美国装甲师中步兵太少,这样的部队如果在进攻战役中使用,没有配套步兵跟进难以扩大战场范围;如果在防御战役中投入,则因为缺乏步兵而导致战场宽度不够。在历史上,诺曼底登陆成功后的美军同样遭遇步兵不足问题,很多装甲师、步兵师中一线步兵的缺额甚至5个月都没法补充,完全靠了美军强悍的空中压制和英国部队的协同(英国军队步兵太多、装甲部队偏少)而硬撑下来,再加上到后期德国装甲师普遍也编制、实力、补给不足,无法给予美军足够杀伤。但现在可不一样,飞行堡垒师是妥妥的4单位制1944型部队,第7装甲师是标准的4单位制1943型部队,哪一个都不是好啃的骨头。无奈之下的巴顿只好打起了灵活抽调的主意,用大红一师的2个步兵团,骑兵一师的装甲团和炮兵团为骨干,再加其他零星专业营和指挥部共计2万余人临时搭建了美军1944型部队。整体实力和飞行堡垒师基本半斤八两。踌躇满志的巴顿离港后给尼米茨拍去了电报,除了感谢他为自己“仗义执言”外,抛出了令尼米茨猝不及防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去打圣保罗?难道不应该打维多利亚把德军拦腰砍断么?:()铁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