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张涛收到耶律齐找自己的消息时,心里“咯噔”一下,只觉得这一关怕是难过了。通常情况下,有高官要莅临一地,总是会提前几天派人去打声招呼,以便当地官员做好迎接准备工作。可这次却与以往不同,耶律齐不仅没提前告知析津府,还在入城后直接去了军营,并派人来叫自己过去问话。这一连串的反常举动,不免让张涛心情忐忑。念及至此,他一边借口去后堂更衣,一边派人给萧思礼报信。以期能从对方口中得到一些有用的线索,也能让他提前有个防备。可是,张涛在后院枯等了半个时辰,却等来萧思礼不在府中的消息。无奈之下,他只得跟随来人去了军营。“张涛是吧?”随着张涛走进营帐,就见耶律齐正坐在桌案后面,一页页翻看着公文,对于自己的到来,连眼皮都没抬一下。“析津府城防将军张涛,见过使君!”张涛恭敬行礼。耶律齐态度敷衍的点了点头,把手上的几页纸扔到一边,又重新拿起一份继续翻看。“详细说说,这次突袭西夏的整个行动过程。”“是!”既然搞不明白对方的来意,张涛也只能按照之前应付其他上官那样,把整个军事行动说了一遍。可当他介绍到平灭夏州城外守军,而后开始分兵的时候,被耶律齐出言打断。“张涛,分兵几路是谁的意思?是提前制订好的呢,还是被什么人临时提起的?”张涛眨了眨眼,思忖片刻就如实回答:“是提前就制订好的策略。之前得到的消息说,夏州兵力已被抽调一空,城中守军均是老弱军卒。只有城外那处军营的守军,还有一战之力。所以在出兵前萧帅就定下方略,发起总攻之初,务必先剿灭那些守军。”耶律齐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即把手里的公文重重摔在桌岸上,抬起头用阴冷的眼神紧紧盯着张涛:“你明确回答本官,指挥使耶律布是谁派去攻打华通县的?为什么选择的目标是华通县,而不是紧随大部队,去进攻夏州城?指派耶律布攻打华通县,究竟是不是你的主意?萧思礼又在其中参与了多少?”张涛终于明白了耶律齐找自己来的目的。对方这是觉得耶律布死的蹊跷,来调查其中真相了。念及至此,哪怕是耶律齐的眼神冰冷刺骨,他那颗悬着的心也已经悄然放下。“使君,刘某刚才就说了,所有行军计划,包括后续军事部署都是由萧帅制定的。至于,耶律将军为什么被派去攻打华通县,这个问题你更该去询问萧帅,或许他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放肆!!!”耶律齐拍案而起。正当他要说些什么的时候,营帐外已经响起吵闹之声。紧接着,萧思礼就在几名侍卫的护送下走进帐篷。“贤弟,你来析津府怎么也不提前通知哥哥一声,也好让府中下人备些酒菜,好款待你这位贵客啊。”萧思礼说着,不等对方招呼,已经找了把椅子坐下。此时的耶律齐双眼给欲喷火,自己落得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全拜此人所赐。只是,念及有皇命在身,现在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耶律齐深吸几口气,才朗声开口:“我当时谁这么没规矩,连个招呼都不打就直接闯了进来,原来是萧世兄啊。”不等对方说话,他又向北方上京方向抱了抱拳:“本官这次是负了皇命而来,特来查清指挥使耶律布的死因,却不是来析津府叙旧的。”萧思礼闻言,侧头看向张涛,见对方微微点了点头,才信了几分。“关于耶律将军的死因,本官早已经写成公文递上去了。难道贤弟没看到吗?”耶律齐看着对方那满不在乎的样子,心里的火气更大了。“自然是看过的,可皇命已下,让本官彻查耶律布的死因。怎么,萧世兄是想要抗旨吗?”萧思礼心思电转,几乎瞬间想明白了对方的来意。这个耶律齐应该是有皇命不假,可真正的来意恐怕并没有说的那么简单。这里面或许还有借机打击异己的意思。念及至此,他朗声大笑:“贤弟,当哥哥的自然不会阻拦你办差。只是,为兄还有紧急公务,需找张将军商议。你看……。”“不行,他不能走。本官还有许多事情没来得及问呢。”耶律齐断然拒绝。萧思礼也不坚持,干脆舒服的靠在椅背上,又翘起了二郎腿。“那你问吧,为兄正好听听。要是张涛的回答有什么遗漏,本官也能做个补充。”说着,还不忘给耶律齐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耶律齐见对方赖着不走了,一时也没有办法。毕竟自己是副使,对方是特使,官位几乎等同。纵然自己有皇命在身,也无权把对方轰出去。经过这么一番打扰,帐内的气氛已经陡然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张涛,在萧思礼来之前,就表现的很不配合。这次背后靠山兼亲家公到了,他更加无所顾忌。面对耶律齐提出的所有问题,只是用一句毫不知情作为回答。这一下,倒是把耶律齐弄得没有脾气了。眼看着问话不会再有任何结果,也只能找了个借口,把张萧二人请出营帐。那二人刚走,躲在屏风后面的师爷就转了出来。“东翁,那二人狼狈为奸,怕是问不出什么。依学生的意思,倒不如从手下军士查起。那夜随同耶律将军攻打华通县的军卒,至少回来了两千。如果耶律将军的死是一场阴谋的话,总能从这些人中,查问出一些蛛丝马迹。”耶律齐经过一番左右衡量,就点头答应了师爷的计策。当即下令,派出所有随员与那夜攻打过华通县的军卒接触,以期从中找出萧思礼残害耶律布的具体线索。在他调查耶律布死因的同时,曹宇婷已经跟随郑老五等人回到了东京城。跟她一起回来的,还有大批军士侍卫,他们是负责押送在三界山截获的大批财货进京的。:()谍战风云录: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