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见面(下)
自从流民们一批批搬进城后,大街小巷的气氛明显比往年还要热闹。
陈恒抵达书院门口时,向两侧延伸的白墙外,有推着改装货车赶来的小贩。他们大多卖的是些小玩意儿,从大人用的生活用品到小孩的玩具,算是流动般的大雍般便利店。
只要你开口,哪怕他们一下子拿不出现货,第二日也能给你找出来。
除了这些小贩外,更受人追捧一些的是小食摊贩。当然,要是称他们一声小吃摊也可以。
这些职业自古有之,只是卖的东西、烹饪手法或有不同。
小吃摊上,那卖的东西可就更多了。什么汤油面、烧饼、豆花摊、馄饨、年糕等等。更有一个老农夫,直接挑着两筐土豆过来售卖。
这玩意儿,第一次出现还是在明朝万年历间,不过那时候没引起重视,大明也没有大规模种植的记载。
一直到大雍立朝后,从北方开始陆陆续续有百姓种植,土豆这才慢慢被世人接受。
不过扬州人会喜欢吃它,还是要归功于山西人。
之前说过,晋人、徽人是扬州盐商的两大主力。其中晋人特别喜欢土豆,常常用‘山药蛋’称呼它。
对有钱人的追逐模仿,不论哪个朝代的老百姓都无法避免。时间一久,哪怕口味清淡尚雅致的扬州人,也逐渐接受这份不起眼的食物,并对它的做法加以改造升级。
说来说去,还是扬州城里的人,南来北往者甚众,才造就了这座城特别的美食口味。
看着这些人牢牢占据住街道两侧,耳畔传来络绎不绝的叫卖声。陈恒非但不觉得吵闹,反而越看越喜欢。
尤其是当书院里出来的人,围在小摊前东瞧瞧西看看时。他自己不由也停下步,准备看看这些人会买什么。
“陈郎?是陈小郎吗?”
突然听到有人喊自己。他下意识转过头,就看到一位老妇人刚跨出大门,连台阶都没走下来,正朝着自己挥手笑。
“水姨。”陈恒瞬间就想得对方的名字,会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是因为她是少数靠着自己一己之力,带着小孙子一路逃难到扬州的人。
加之水姨的年龄也着实不小,陈恒知道这点后,私下给了她们家不少关照,这才结下两方人的缘分。
老妇人快步来到书生面前,笑着问道:“这是放心不下,来看看我们呢?”
“就是顺路来看看,水姨在书院可还住的习惯?”陈恒亦是笑着作答。
“都好,都好。里面的人都友善可亲,山长夫人没架子,你们书院的女娃娃也懂事的很。”
水姨看上去年老,其实连五十都没到。只是因为丈夫、儿子儿媳过世的早。她又要操持农活,又要独自带孙子,这才生生把人熬老,看上去比谢氏的年龄还要大些。
“你看,我没说错吧。”陈恒笑着摊开手,之前他劝水姨入城时,对方还担心自己家会被人排挤,一度十分犹豫。
“还是你们读书人有本事。”水姨笑着点头,有了这片瓦栖身,今年冬天她是不用担心自己的小孙子了。
两人又交谈几句,陈恒从对方口中打听些书院内的近况,就主动辞别朝着书院里走去。
跟王伯久违的打过招呼,小步绕过照壁,陈恒才走进书院,就瞧出今日的不同。
原先宽敞的庭院内,有许多书桌摆放在正中间,另有一堆孩子坐在书桌前。他们的前头,贾雨村正拿着一本书,游走在孩子们中间,时不时领头念上一句。
贾雨村注意到自家的学生回来,神色虽然有些诧异,可还是对陈恒点点头,又拿手冲他摆摆,示意对方别打扰孩子们上课。
陈恒连忙笑着点头,自己带着信达绕到旁边的走廊上。
陈青跟他说过,白天的时候,黛玉她们都会待在讲堂,方便流民们有事过来询问。
不过从学堂这边到讲堂,要走个‘L’型的路。这两者之间的拐点,正是学生们平日所住的寝楼。
陈恒知道此处已经有流民暂住,所以也没多瞧,只加快步伐朝着讲堂走去。
他走的急,没瞧见身后有一双目光,正好奇的盯着自己的背影。
临近讲堂大门,陈恒用手叩了叩虚掩的门扉,才出声道:“劳驾,请问林家妹妹在吗?”
门外传来一阵轻笑声,也不知道嘀嘀咕咕些什么,又一道声音传来。
“林妹妹在呢,不知来客是谁?”
陈恒呆了呆,大概没想到会有这一出,犹豫一下,道:“我是她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