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全息工程本身就是包括最基本的框架构造设计的。
那个压缩文件是肖安做的一个场景还原。他自己做了一套系统,根据适时参数和场景数据,能够还原全息场景曾经收到的外界干扰。不说飞鸟鼠蚁这些有实体的生物,就是温度或者风都能一一还原,误差不超过千分之五。
这次还原的场景,是源城中央广场音乐喷泉,时间是警方法医检定的亚历山大·曼西死亡时间的前后一小时。
这东西算不上证据,毕竟这个系统没有在联盟做过任何审核与登记,官方难以认定它所处结果的真实可信度。
不过对于肖安而言,官方认不认定目前还是次要的,他只是需要抛出一个真实的方向而已。
还原出来的场景有些,应该说相当的血腥,看到的人大概率会受到冲击,肖安贴心地打了几个码,然后顺着层层叠叠差不大源头的虚假ip将这东西流进了银河。
舆论立刻就会爆炸的,那个推了替罪羔羊出来的人立马会被架上火刑架。
毕竟世人谁能想到杀了亚历山大·曼西的人会是他自己呢?
很显然他利用了某种屏蔽天眼的全息技术,让自己“透明”地走到了全息纪念碑下,然后利用智能核操纵利刃活活杀死了自己。
不过警方勘探现场的时候既没有找到亚历山大的智能核也没有发现凶器,或许是亚历山大在智能核上预设了销毁凶器的程序。
肖安没能利用当场残留的信息数据还原出智能核的去向,超过60分钟之后的全息还原误差大于百分之二十,那就毫无意义了。
这段没头没尾没来源的场景还原果然在流入银河的第一时间便掀起了轩然大波,多亏了银河十分强大的全息场景还原功能,让所有网上冲浪的人都能身临其境地感受亚历山大·曼西,这位前“极端技术抵抗派”的疯狂。
那个在源城监狱里已经认罪了“杀人犯”的生平很快就被扒了出来,所有人都在猜测他是在为谁顶罪,总不可能是为了包庇已经死透的杀人犯亚历山大·曼西吧。
与这喧嚣相比,偏远如戈尔菲诺,犯罪率长年高出联盟平均水平三成以上的戈尔菲诺,这种时代荒漠里死去一个红衣女郎的新闻,就显得沧海一粟了。
以至于戈尔菲诺的警察署在这时发出结案公告也阅者寥寥。
那公告乏善可陈,简单概括官方的结论便是——艾米瑞达·艾迪使用被禁止的全息毒品,在极端刺激的幻觉中因为失去对周围真正环境的感知,才会跳楼死亡。
至于全息毒品的来源,艾米瑞达·艾迪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全息毒品在戈尔菲诺是否有销售网都以一种自圆其说的方式,全部砸在了死去的这位年轻女性身上。
毕竟她本身就是一名与全息技术打交道的细节设计师,天才到以一己之力做出些联盟禁止的毒品,似乎也不是不可能,毕竟这做出来的东西显然还有许多瑕疵,不然也不会叫她就这么死了。
这样一条公告莫说在银河,就是戈城的地方小报上都没掀起什么水花。只有亡灵还在世的家属已经曾经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那公告下嘶声嚎哭,无法接受这种荒诞的结局。
肖安在艾迪坠楼而死的当天就请中心查了她的生平,女孩儿有个比她大了近半世纪的姐姐,父母年迈已经去世。她的姐姐是一名星际通讯的研究员,常驻宇宙实验室,逢年过节才会回杨城和妹妹团聚。
艾米瑞达·艾迪几乎是自己长大的,不过她身上完全没有“留守儿童”的内向胆怯,从小便热情又温柔,有想法也有行动力。
从她写满志愿活动的履历上看,本也该是大众心里有善心的好榜样。
却死成了一个道貌岸然的“失败毒品贩子”。
官方的公告简陋但一样难以反驳,肖安没有其他证据,也没能查到其他的证据。中心在戈城大概没有什么势力,肖安也没能通过中心拿到那天出事酒店的全息数据。酒店的那层楼都被警方全部封闭了,闲人免入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警方给这件事盖棺定论。
肖安到也不是不可以通过洛伊德·罗德尼来获取一些特权,但这太明显了,肖安不能那么做。
他只能在警方撤去封锁之后去那层楼那间房间转了一圈,他尝试侵入了酒店全息系统的后台,但当时的数据果然已经被清除地一干二净,他只能调取酒店设置的全息监控,站在那间房间的门口,眼看着年轻女孩义无反顾地冲破走廊尽头的玻璃坠入死亡深渊。
肖安放在身侧的手指下意识地抽动一下,但他知道自己拉不住那个女孩儿,终究没有伸出手。
这世上总有你无能为力的事情,肖安早就习惯接受这种场景了。
不过他倒不至于因此就放弃,坚持总是有好事情的,你看本森·斯科特先生现下不就忙得焦头烂额么?
被迫上的贼船
亚历山大自戕的全息在银河流传不过数秒就被银河全方位屏蔽,只不过有这几秒也够了,无数好事者能在这数秒间把这段全息影像完整保存下来,声讨立刻又甚嚣尘上。
而肖安放出这段全息的时间点,正好是分尸案嫌疑人上源城法庭的当天,庭上嫌疑人伏法认罪,庭外所有民众都看到了真正的凶手。
出庭的检察官法官乃至律师都受到了声讨,而风口浪尖上的自然是办案的刑警。
原本的嫌疑人是个叫琼斯的星际流浪艺术家,认罪时所说的杀人理由就是“搞艺术”,杀封立是因为他名声够高,放在全联盟瞩目的全息大会上,一定会举世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