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这样想,有些大人也有这种心理。
可砍柴的活都是小孩子干,大人们是不好意思跟着一群孩子出去,所以只能鼓励自家孩子多搞点,来点激励政策。
那这个时候家里孩子多,并且是男孩子多的就占便宜,男孩子可以直接爬到很高的地方去砍没有被破坏的干蒿子,并且能一次性砍很多背着回来。
而女孩子呢,不管是因为矜持还是胆小,都不敢去很危险的地儿,并且力气也小,一次性砍的太多,也很难背得回来。
当然,父母安排任务时,男孩可能比女孩要更重点,不会安排一样的量,更不会大过年的,真让孩子们不开心。
说是重男轻女,也就体现在例如学习,建房,分家等大事上,这种小东西倒也不会分得特别清楚。
孩子们在外面干活,家里人也没闲着。
经过昨日锻炼,今日编织网子的度更快很多。
编织网子所有人都能帮上手,就连余春菊也跟着干活,只要不见太大的太阳,不吹风,她就不会有什么影响。
下午,又是手擀的长面。
现在家里有大姐,米雅丽,三姐就不用独自做饭了,基本是互相谦让着,每次两人做饭就行。
大姐做饭的味道一般,但刀工很好。
所以擀面和切面由大姐负责,米雅丽就来调汤,余秋堂最喜欢吃她调的汤,百吃不厌。
前世米雅丽去世后,他在很多地方吃过很多面,都没有吃出米雅丽那种味道。
后来只能无奈叹息,可能米雅丽也就是家常味,只是她特有的做饭罢了。
吃完晚饭,天已经彻底黑下来。
该是燎干的时候了。
所有人都来到院子,围着堆积如山的干柴堆,就连余秋江也专门从镇子上赶回来。
他这几日一直忙着跟装修的事。
余秋堂拿着火柴刚要点燃,看着大家眼巴巴的样子,突然来了主意,索性又拿出几盒火柴,让大姐,三姐,春菊每人拿一盒,一起擦燃火柴,一起点燃。
这三人各自有各自命运的桎梏,希望那些苦难能被火焰祛除干净。
干蒿非常容易燃烧,一点燃火焰立刻熊熊燃烧起来,很快就蹿到六七米高,比房顶还要高出很多。
大家围着火焰都非常高兴。
余秋堂让孩子们将过年剩余的鞭炮全部扔进火堆里,立刻被烧得噼噼啪啪响,过了今日,年就彻底过完了。
火焰虽然高,但烧得也快,几分钟后慢慢就变小,然后到最后只剩下一些比较粗壮的枝还在烧,余秋堂寻来铁锹,像似扬土一般,将还没有完全熄灭的红色灰烬扬在空中,看红星洒落在地。
这也是燎干的一部分。
随后,便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真燎干”环节,也就是从火堆上来回跳跃。
从这边跳到那边,又从那边跳回来,寓意所有晦气都被燎干,大人们也会象征燎一两次,若是家里有很小的婴儿,还会抱着孩子燎几次。
火光也映照着每个人的脸,仿佛照亮了所有人的前方。(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