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锅一直会持续到最后一个客人走,待帮忙的人半夜吃完饭后,才会熄灭。
不管是红白事还是顶梁面,都是以汤锅起开始,又以汤锅面结束。
可以说,汤锅才是人们重大活动,标志性的东西。
余秋堂很久没有参与这种活动,流程非常生疏,大部分情况下,他都是被动跟着别人转,仿佛不是主人家,而是来帮忙的客家。
有时候,他会站在院门口,看着院子里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会有那种恍惚感。
面前的一切景物,人们的摩肩接踵,仿佛是一场梦,不那么真实,而他站在这里,像是一个上帝视角来看待这些人。
这种感觉让他很不舒服。
他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心理建设才能再次融入环境。
有时候,他会站简易厨房的窗口。隔着砖洞看向里面忙碌的米雅丽,她年轻的身体充满活力,笑容就像阳光一样灿烂。
又会给他很多力量。
人们吃完饭后,就会聚集在院子里等着12点到来。
中午12点,是每天阳气最盛的时候。太阳也刚好照在最中间,正是上梁的好时机。
上梁时,有个必须小心的忌讳,大梁的影子不能太偏。
如果太阳没有在正上方,那梁影就会偏,顶梁都偏的话,预示着后代有可能没有好的展。
这其实也不能完全算迷信,只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
大房的地上,早已准备好大梁,用红色的布包裹,静静的等待着最后被吊起的那一刻。
在大梁旁边还放着4根粗壮的麻绳,麻绳同样用红色的染料染成了大红色,显得特别喜庆。
眼看着到十二点,外面负责放炮的王浩峰和余秋山点燃鞭炮,“噼里啪啦”声立刻响彻村庄。
随着阴阳一声悠扬的“开”,裹着大梁的公布被掀开,早准备好的笔墨被端到大梁前。
阴阳手机铜铃晃荡,口里念着吉祥话,围着大梁正转三圈,反转三圈,收铃铛挂于腰间,拿起毛笔,蘸满墨汁,开始龙飞凤舞在大梁上书写:
“甲子年十二月零六日余氏秋堂吉时上梁大吉大利永保安康”
最后一个康字收尾,一气呵成。
阴阳将笔放回盘中,又口含清水,对着大梁轻洒,嘴里将写出的话再念一遍。
这碗里的清水,照例是无根水。
需要要笊篱在水缸里搭出,且不能用其他容器。
阴阳话音既落,这边的流程暂时告以段落,他被带下去好吃好喝供养,并收走该拿的辛苦钱。
这边,在米文忠的吆喝下,四根大红色的粗壮麻绳被牢牢拴在大梁上。
由几人登上房顶,下面又有几人推送,十几人齐心协力,将几百斤的大梁吊上房顶。
待大梁放到原本预留的空位,稳稳当当固定,并将楔子大梁和梁固定在一起,上梁的活动终于宣告结束。
剩下的就是人们在一声声客气里,缓缓散场的过程。
这个过程,维持的时间不会太久。
很快,旁系的亲属个邻居们都已离去,除了一些收拾汤锅,饭桌的近邻,便是家族里叔婶堂兄弟。
上梁这种事,舅家的人不用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