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真有这么多读者购买《文艺》吗?!”
新潮社本部大楼,编辑部办公区,总编办公室。
一向镇定自若的总编辑在看了秘书递来的最新刷日数据后,忍不住怀疑了起来。
据新潮社市场部调研所得,日本出版界共有6183家大大小小的出版社。
其中资本5o亿円的有88家,1oo亿円以上的有57家,像河出书房、新潮社这种资本已经过3oo亿円的也有21家。
这些出版社旗下总计有1o879种不同的杂志。
而这些杂志涵盖了几乎所有的主题和领域。
从时尚生活到科技文化到政治经济等,基本你能想到的主题,都能从中找出几百种不同类别的杂志出来。
另外,1995年年底文部省和大藏省还公布了另一项权威统计数据。
2亿名日本民众中,约有4ooo万人是纯文学市场受众,其中约8oo万人平均每个月能购买一本纯文学杂志。
也就是说,每五个日本人里,就有一个看纯文学,这样的每五个人中,还有一个是粘性极高的付费读者。
这数据看起来很不错,但结合日本出版界的激烈竞争情况,你很快就会现,原来1万多本杂志,只能瓜分8oo万的付费读者。
平均一本杂志仅有8oo名读者!
这也是日本出版界每天都有公司开业倒闭的原因之一。
做这一行,没点真本事,旗下没有一两个在日本文坛知名度较高的作家,基本撑不到几个月就要关门大吉了。
从这些数据的角度看,1996年12月号《文艺》在东京都地区刷日能卖到31。4万册,简直就是神迹!
这相当于开卖第一天,你就把差不多4%的市场份额给占了,其他杂志还活不活啊!
“正常情况下,《文艺》的固定读者确实没那么多,大概在5o万人次左右。”
年轻的女秘书歪着脑袋仔细回忆了下后,对着他低声说道,
“这几次能卖得这么好,估计是北川老师个人名气带来的虹吸效应所致。
这点对比下没有连载北川老师小说时的《文艺》的月销量,很轻松就能看出来。”
之前就有专业的数据分析师指出过,日本纯文学界的这批读者很奇怪。
一般的杂志读者,都喜欢认准一本杂志后长年订阅,即便出版社间作者总是跳槽,也丝毫不影响他们的付费习惯。
但纯文学杂志的读者们恰恰相反。
他们看书不喜欢认杂志,更喜欢认作者。
一旦心仪的作家离开了那个出版社,他们会光跟着叛变,立即成为另一家出版社的基本盘。
这个现象在北川秀身上更为明显。
他的离开几乎直接导致了原本有望保三争一的《群像》沦为二流杂志,至今没能翻身。
他的到来也让河出书房从吊车尾跃升至能和《新潮》扳扳手腕的一线杂志。
话虽如此,但数据毕竟只是数据,宛如断头刀的北川秀那一刀没真正落在自己头上时,大家都没法真正感受到那个男人的恐怖。
现在,真见识到了北川秀那变态的个人号召力后,新潮社总编只想一头闷进豆腐块里把自己闷死。
原以为《永远的24号》所带来的23。6万册的刷日数据已经让己方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一对比,分明是成了最好的垫脚石!
他还担心起另一个更加可怕的事。
河出书房爆出的这个数据,好像还没算上四国岛等偏远地区的日销量数据。
那些地方穷归穷,合在一起卖出个几万册应该不难吧?
再不济,都到了31。4万册这个数字,随便再刷点销量,过36。5万册还不简单?
“他们一定想打破谷崎老师的记录,把我们狠狠踩在脚下!”